27个人的“2007阅读记录”

  《李特-布朗英文写作手册》(第9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演讲的艺术》(第8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这是两本教材,一说教材,也许在中国的知识等级里就会被看轻。事实上,只要你打开这两本书的目录,你就会服气:人家对具体问题是研究得那么清楚,细致。这才是教材啊。比较起来,不说中国几乎没有真正像样的教材,也要说,我们的教材还是真在幼稚园阶段:中学小学如此,大学也是如此。教育已经成为人人说人人怨的话题。大学人文教育的讨论也已经是个显学。事实上,不讨论到操作的层面,比如不真正学习人家的教材,在教材,教学层面着力,什么还是只能空谈。另外,看看第9版,第8版,也真是对中国出版社的一种教育。我们只有畅销书的概念,没有常销书的概念,问题大啊。当然,这不仅是出版社人的,更是写书人的。
  《笛卡尔的错误——情绪、推理和人脑》,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本科学著作,作者是著名的神经科学家,但写法很像小说。我觉得,身/心,人文/自然,这些个二元对立的反思和研究,也许将是未来几十年里的一个重要的知识话题。在人文学界,其表征之一就是:“身体”越来越成为关键词。在自然科学界,“脑科学”“默会知识”越来越显学。这方面关注的人会多起来的。
  
  ■汪丁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7年我印象深刻的书是11月出版的《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当代中国出版社),书名不很符合英文标题,但很好,通俗。同时,这部作品通俗介绍的,恰好是我在2006-2007期间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的行为学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政治学,这部作品也多有涉及。
  
  ■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政治制度史》,白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这方面的书尽管出版了好几种,但这本书非常有意义,无论分类、下功夫的程度以及叙述性,它都非常值得一读。另一方面,对于今日的中国,只有了解过去,我们才能知道未来将要走向何处。此书涵盖了哲学、早期官僚、军事体制和人事体制等各方面,全面记录了包括中原地区的各王朝以及西夏、辽、金,直至清朝,历代中央决策体制及政体运行机制的探索。唯一遗憾的是,清末民初的改革没有收录。
  《从“权力”走向“权利”——西欧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李宏图,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本文笔优美的通俗小册子让人们消除了以往对于西方自由主义的误解,阅读此书,便能了解在现代过程中,自由主义是推动人类走向现代的力量。通过对英国革命时期、启蒙时代至19世纪中叶西欧自由主义思潮演变的轨迹的梳理和分析,此书也澄清了近代西方自由思潮的真实含义。
  
  ■赵晓力(清华大学法学院)
  2007年的法律类图书,真正吸引我的只有一本——《法律与文学》(北京三联出版社)。在这个越来越技术化的世界,当大多数人用“电脑”思考和写作的时候,苏力还在用“人脑”。他这本书写出了自己的独到之处。
  
  ■赵毅衡(著名文化学者)
  2007年出版的书,我最喜欢的是汪丁丁写的《市场经济与道德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确实进入市场经济,谁也无法否认这点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前途发生极大的影响;但是第二个确实,是中国的市场经济表现非常奇特,尤其在道德问题上。说“具有中国特色”是绝对没有错的,因为任何市场都是发生在一定社会条件内的市场。但是说“特色”,并不是一切问题只能就事论事,没有规律可循,没有理论可说。汪丁丁这本书,是他过去几年的文集,但是论题非常集中,论辩一以贯之:对中国市场“不理想状态的分析”。除了个别篇章,这不是一本写得太深只供内行阅读的书,所有有心弄通中国问题的读者,都能看懂,并且受益匪浅。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2007年我印象最深的书是李零的《丧家狗》。书名很吓人,但写得很平实,作者以心平气和的心态还原了孔子的立体形象。
  
  ■周业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今年我印象深刻的书有两本。一本是《法律缺失与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治理的新视角。并非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法律都是有效的,在法律之外还存在“私序”,比如以习惯或关系为基础的交易秩序。这就提示我们注意采纳不同的治理方式以相互配合。另一本是《科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科斯定律在中国影响很大,但存在不少误解,这本论文集能够帮助我们澄清对科斯定律的一些误解,从而纠正公共政策方面的不少偏差。
  
  企业
  
  ■陈政(汉普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我印象深刻的书共有5本:第一本是《丧家狗》。作者用扎实的考据手法,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孔子的思想世界。既没有抬高,也没有贬低。因为去掉了裹在面上的东西,孔子反而生动起来:这是一个倔强、有古君子之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形象。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