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共同编写委员会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 这是一本由中日韩三国学者共同为中日韩三国普通大众写的历史书。 用最普通的语言,用最简单而最有代表性的史料、史实,告诉读者我们过去的历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东亚诸国近代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可以通过诸如电灯、火车的出现,妇女发型的变化等等,这些过去通常为一般历史书所忽略的社会生活细节的变化,来把握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脉络。 一部好的历史书首先应该给读者传达正确的历史观。正确的历史观是建立在对历史事实的正确认识之上的。对于一部通过东亚诸国彼此之间的互动、相互关系来反映东亚地区近现代历史的书籍来说,不同作者、不同国家的作者、有着不同历史遭遇国家的作者要共同写出一本基于共同的历史观,并且体例一致、风格一致、求大同存小异的书,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本书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中国版《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的副标题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建设和平与友好的东亚新格局”,这充分说明了这本历史书编纂的用意。如何面向未来?不仅需要东亚诸国人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也需要对其他国家历史的了解,特别是要求战争加害国的政治家和人民应当有反省战争责任的觉悟和勇气,唯有如此,才能开辟东亚和平与友好的光明未来。相信本书的读者能够体会到这一点。(詹福瑞) 《彩图科技百科全书》,《彩图科技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当代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原本的自然世界,一个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发明出来的人造器物世界。认识自然界、创造新世界,要靠科学、靠技术。如何理解、学习、掌握、运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我们需要一部以当代科学的眼光,一览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总体概貌的百科全书。《彩图科技百科全书》(五卷本)就是这样的一部引导之作。我认为它有以下3点鲜明的特色。 一是这部百科全书的编排,是以从自然界到人类再到人造器物的逻辑顺序,分宇宙、地球、生命、人与智能、器与技术5卷,依次分别描述了当代科学对物质世界、地球系统、生命系统、人体和人类智能的已有认识和相关技术成果,这种编排体系和顺序是一个创新。 二是本书各卷条目的选取,不是从纯理论的抽象概念的角度出发,而是以人类探知的客观对象——自然对象或人类对象——为标准。每个条目的内容都以释义和示图两种方式展开,图文并茂,彼此呼应。 三是本书的编纂者以我国1915年创办的《科学》杂志、1923年至1924年间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科学大纲》为参考,以国务院颁行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中关于“公民科学素质”的要求为目标,从整体和根本入手,来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体系。 全书的名誉主编周光召院士、科学顾问李政道院士都是科学大师,主编张存浩、陈竺院士都是知名学者,各卷主编则是该领域的专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力量也很强。这些都使本百科全书从内容到形式均具高水平和可读性,是一部出类拔萃的优秀科普图书。(王渝生) 《学哲学 用哲学》,李瑞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与哲思的书,又是一本任何人都能读得懂、读得进去的书。 哲学书籍多离不开艰涩的概念推演和抽象提炼,好则虽好,但总会和人的实际生活拉开距离,不容易阅读。而《学哲学 用哲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空话、套话、玄话,而是直接触摸生活实际,讲述的是活生生的哲学、活生生的理论,把哲学的实践性发挥得尽致淋漓。 作者借由他工作中的大量实例和大众熟悉的生活,升华出哲学原理,又把抽象的哲学概念和理论还原给现实。读者看过之后得到的总会超出那些具体内容,领会到超越“个别”的思想和智慧,进而提高思维的境界。在这本书中,新鲜的语言、新鲜的表达无所不在,作者像是一个通俗语言的集大成者,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阐释学术、阐述思想的方式,让人们在轻松的阅读中享受思想和知识的快乐。不是用心锤炼,是无法将思想和语言融合得如此完美的。 作者李瑞环有着曾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显赫身份,却能和读者保持如此的零距离、亲近感。因为在他眼中,少数人对哲学的研究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把少数人经过复杂研究过程得出的简单明了的科学结论交给大多数人”,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这本书使人们相信,哲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与生活和生命休戚相关。(夏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