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方程——牛顿、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哈拉尔德·弗里奇著,邢志忠、江向东、黄艳华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爱因斯坦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科学家,他以E=mc2这个以不变的光速(c)将物质的能量(E)与质量(m)联系在一起的极为简洁的方程式,发展了牛顿力学,开拓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时代。你想了解这个再简洁不过的方程式是怎样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并深刻地改变世界本身的吗?那么,你就跟着“牛顿”去向“爱因斯坦”学习相对论吧! 《改变世界的方程——牛顿、爱因斯坦和相对论》一书以一个虚拟的当代物理学教授哈勒尔,通过梦境与40岁的“牛顿”、30岁的“爱因斯坦”开展对话的方式,带着你逐步领会相对论的时空观;领会为什么质量与能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而且质量可以转换为能量;了解为什么核裂变和核聚变会发生;探索宇宙的起源与终极湮没的问题。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是希望对“相对论思想能脱掉那些不可思议的、神秘的和难以理解的外罩而变成我们公共教育的一部分”有所贡献。 这是一本很有意义的科学普及读物,此书翻译出版后,受到读者与专家的广泛好评,曾获2005“科学时报读书杯”科学文化·科学普及佳作奖。 (胡显章) 《未来世界的100 种变化》,(德)布凌格主编,王河新、史仁虎、刘百宁等译,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技术,如此有趣;未来,就是明天。 未来世界的种种变化与技术紧密相连,如果我们今天不了解以及有效地运用技术,那么我们就将失去未来。这种“危言耸听”的话,隐藏在《未来世界的100种变化》一书之中。 这本书是德国的科学家,特别是工程师们,抱着严肃的态度用心写出来的。本书的原意是介绍德国的最新科技和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可能初衷还包括重振“德国制造”的雄风。发起者认为,曾几何时,“德国制造”是全球一流质量、一流技术的代名词,然而现在德国的技术却滞后了,“要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用创新的思维来填充德国思想的‘仓库’”。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具有着非凡的实用价值,其中的每一项技术离我们都不远,特别是“发展趋势预测”一栏,有明确的样机成熟时间、批量生产时机,并以星级标注的方式说明这一技术的创新水平、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这些技术,有的应用年份就是2006年,最远的是2010年,因此这些“未来”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译者皆为所涉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以极大的热情以及专业精神将这本书奉献给国内的读者,目的是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关心和探索未来”。 本书同时也是一本科普书,是一本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科普书,图文并茂,抛却了繁复的论文语言和数理化图表,更加浅显易懂,这一点非常值得国内的科普创作者学习。(杨虚杰) 《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满妹著,北京出版社2005年出版 这是一部引人注目的人物传记。 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仅是因为胡耀邦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不仅仅因为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而主要是由于他是在我们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头走上中央领导岗位,领导我们党和人民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我们所亲身经历的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究竟是怎样走过来的、经历了哪些曲折,人们非常关心。这部人物传记,不仅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了胡耀邦同志的人生经历,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有益的、详细的资料,有利于排解人们的一些疑惑。 这部人物传记是由胡耀邦同志的女儿李恒,即“满妹”撰写的。她在父亲身边生活了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同时还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传记中不仅向读者提供了胡耀邦同志在政治舞台上的翔实资料,也提供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代伟人,学习伟人的高风亮节,对提高人们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很有帮助。 这部传记不仅资料翔实,而且有许多事件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资料真实、可靠、可信,可以作为党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父亲的人生经历,很具感染力,能勾起读者深深的回忆,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赵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