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百人百事》前言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过了长达28年光辉而曲折的历程,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英雄业绩。我在数十年的中共党史教学工作中,时常被这些革命英烈们的丰功伟业,所动容、振奋、鼓舞和启迪,并且认为,以先辈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英勇感人事迹和奋斗牺牲精神,去教育和影响后生晚辈,是党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85周年,为了庆贺党的华诞,缅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英勇奋斗的先辈们,继承、弘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编写《中共党史百人百事(1919—1949)》一书,以志纪念。
    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有以下3个方面:
    首先关于选题。近些年来,中共党史研究硕果累累,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其中有关党史人物传记、评传等著述,更是层出不穷,数以千计。但在已出版的人物传记著作中,或多全面介绍传主的一生,或专门介绍传主的某个侧面,而将诸多传主最精华、最突出的事迹汇编在一起,写成一本综合的书,尚属鲜见。
    其实,对于撰写这类综合性著作,自己较早就萌生过念头,只因在职期内,教学与研究任务繁忙,力不从心,抽不出时间去进行这项工作。退休以后,才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和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经过5年的努力,终成此书,将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共产党人及其所作的最重要事件融合一起,这也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吧。
    在一本书里,究竟该写多少人物为宜?自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或现成的模式。最初,我读过美国迈克尔·H.哈特著的《千秋功罪——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人》(北方文艺出版社1992年1月第一版),此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平心而论,可写的有影响的中共党史人物何止成百上千?!不过这类书,写少了,可能会走全面介绍传主的老路,缺少新意;写多了,限于篇幅,可能造成对传主的蜻蜓点水,意思不大。所以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写“百人百事”为好,一则按照我国民俗,以“百”为吉利,二则迄今国内已有不少以“百人”、“百事”、“百种”、“百篇”、“百部”为体裁的各种著作问世,如《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个人》、《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个人》,等等。
    选定编写《中共党史百人百事》,需要精选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100个人及其所经历的100件最重要的事,融于一书。当然,如前所述,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人物,其重要者,远远不只是“百人”,就中所经历的重要之事,也决不会只有“百事”,但还是希望通过所选之“百人百事”,力求能够大体上涵盖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影响中共历史的100个人。
    其次关于选择人物和事件。确定“百人百事”之后,接下来就碰上选哪些人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个人水平而言,很难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绝大多数应以讴歌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业为主,极少数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教训。
    书中所选人物,一部分是有文献依据的,即党史文献上经常提及的英烈人物。如(一)最早提到的烈士名字,是1927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致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的信》,信中列举被军阀屠杀者有:李大钊、邓培、李森( 启汉)、刘尔崧等。(二)中央档案馆编的《革命烈士传记资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4月出版),书中汇集了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期间组织代表所写的材料和1929年中国济难总会编辑的小册子《牺牲》的烈士传记。在200多位英烈中,知名者有:向警予、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罗亦农、宣中华、王一飞、李大钊、王荷波、张太雷、萧楚女等烈士的事略。( 三)张闻天1937年5月2日在苏区代表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提到牺牲的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有:李大钊、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罗亦农、王一飞、彭湃、杨殷、张太雷、苏兆征、王荷波、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邓中夏、向警予、方志敏、何叔衡、宣中华、赵博生、刘伯坚、谢子长、刘志丹等英名。(四)1948年8月1曰李立三在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上致开幕词中提到英勇牺牲的烈士有:赵世炎、邓中夏、李启汉、罗亦农、王荷波、张太雷、苏兆征、项英、杨殷等英名。选定这些人,是理所当然的。但加在一起,也不到30人。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