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女性的消费市场多分得一杯羹,这可能是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几位妇女学的研究学者以及商业专家,他们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或许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迪呢。
“赚女人的钱”,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据有关调查显示,70%的社会购买力来自女性。大到商场小到街边店,消费的主力都是女性,这为创业者提供了宽广的市场空间。只要洞察时代女性的消费心理,把准女性的消费脉搏,就能发现创业金矿。
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复旦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教授这样对记者说: “最近一段时间女性消费市场的旺盛与这一代人的特点非常相关。她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负担轻,消费力较强。而在这繁荣的市场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商家对她们的影响非常大,许多消费不是自发的而是被诱导出来的。从心理层面看,女性消费更多地会受到社会的影响,比如所谓'有钱'的女性形象,生活富裕、工作休闲、保养得很好等等,她们在消费上就会去尽力模仿她们,以满足自己心理的需要。“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妇女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钟汝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则一语中的。她说: ”我觉得普通女性都有一种'排浪式'的消费心理,俗话说'赶时髦',也就是说相互之间的攀比。另外,她们也比较容易受广告的影响。“
的确,女性和男性的决策行为是大不相同的,男性的决策过程是直线性的,女性的决策过程则是反复不停地旋转。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分为4个阶段: 接触、考虑、调查、完成。虽然男性和女性同样经历这4个阶段,但女性的行为会有这样4点不同: 一是女性从一开始就和男性不同,男性习惯自己作决定,女性会多方打听,参考别人的意见; 二是男性消费是希望得到好的解决,女性则是希望得到完美答案,因为女性买东西会考虑很多,譬如搭配、使用场合等,希望面面俱到; 三是为了得到完美答案,女性的购买过程因而变得反复不定,她们会搜集更多信息、比较更多选择,货比三家不吃亏; 四是女性在买完东西以后,并不是就结束了,她们会把这段经验告诉朋友或推荐给别人,造成口头传播。如果和某一商家关系好,她们的忠诚度也会很高。
当记者与海派营销首席策划钟明博士谈论起这一话题时,他说,女性的消费很大程度是为了他人消费,她会时刻关注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商家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市场流行趋势灵活改变。女性消费的另一个特点是危机意识。女性会为一切可能的理由产生危机意识,然后产生消费的理由,从脸上的小边斑、身体的一点点赘肉,到知识的更新、岁月的变迁,像保健品、美容业、培训业等服务行业的主要客户就都是女性。如果能成功地找到女性的危机意识,并提供一个漂亮的解决方案,商家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客户和超额的回报。
对于上海女性消费,钟明则认为与其他地方的女性消费相比还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是小资情结。上海有很多常青树商店,如特色餐饮、服饰店、小精品屋等,客户是从来不缺的。另外,上海女性的网上购物也是一个特点,比其他城市要普及得多。很多上海的白领女性,不仅自己经常在淘宝网上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自己也有个网上店铺,做做办公室以外的副业。
对不同群体要区别对待
虽然同为女性,但不同的群体还是有着不同的特点。对此张钟汝认为,从妇女学的角度来说,应该把女性消费分成不同的群体,比如年龄、职业、收入等等。不同的群体其消费习惯和倾向性的角度也会不一样。她说: “比如像我这样的年龄50多岁了,在消费时就会比较理性,非常注重健康的投资。但像我孩子这一辈的年轻人的消费就不一样了,她们的消费更多地有一种小资情调。而婚姻消费对女性来说也不可忽视。我觉得现在这种消费更多地融入了流行化的元素。中年女性应该有经济实力的,我觉得像一些休闲类消费会更适合她们,这主要是为了释放压力。有了这些不同的分类之后,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女性消费群体来寻找商机。比如我曾经做过一些调查,发现女性在退休之后非常喜欢逛超市,有时甚至一天会去两次。她们最大的特点是比较容易受暗示,所以商家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消费群体多做一些促销,应该说是会有相当有效果的。”
商业规划把握沟通渠道
女性的消费市场可以说是大有可为。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学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认为:“如果哪个商家想到把目光盯住女性的钱袋应该说是相当聪明的,从女性的视角来看首先是服饰,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另外从目前来看,美容健身也是一个消费的热点,这属于服务性的消费,这类消费我还是比较看好的。其次,我觉得文化消费也很有潜力,现在它还没有完全热起来,其中还包括学习,比如学钢琴、拉丁舞等等,都是商家可开拓的空间。从女性消费市场赚钱更要注重持续性的消费,所以我觉得商家应该不断地改变一些定式,从而凸现出一些个性化的东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