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要彼此信任的

    就《无极》所有的人物而言,鬼狼似乎是一个最为复杂,也最为深刻的人物,因为他的痛苦最为深刻,而这一切都是由于他的选择最为艰难,因而也最令人难忘;而他的复杂是因为他变化的身份。依照世俗的观念,鬼狼是一个叛徒,他背叛了他的民族和国家,套用“汉奸”之名,雪国的遗民可以称他为“雪奸”。所以他只能穿着那件黑披风,黑色的面纱永远挡着他阴郁而痛苦的半张脸,永远没有笑声。如果陈凯歌在剧情的后半部分没有给他安排那样一个集救赎者和牺牲者于一身的结局的话,或许绝大多数观众都会非常讨厌他,甚至比对无欢的恨更多。然而,陈凯歌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概念化的人物,而是将他的背叛放在一个特殊的情境之中,同时,也是将他置于一个艰难的抉择之境,为其背叛找到一个并非脆弱的理由——同胞的死和他自己的死。

    暴虐的无欢要在善于奔跑的雪国人中找寻一个跑得最快的人做他的奴隶。没有人愿意做奴隶,更没有人愿意做征服者的奴隶和走狗,于是,暴虐者以更加极端的屠杀相威胁、要挟。就在屠杀进行之际,对死的恐惧,被死的威胁和屠杀所震慑的鬼狼冲了出来。他穿上了那件带着魔咒的黑袍,一如如来给孙悟空戴的金箍,但如来是慈悲的,无欢却是暴虐的征服者,他需要绝对的服从,因为他知道暴虐的他不可能使人信服,他只能凭借强权和强权必然有的形式——武力、暴力——来控制被征服者。所以,随时可以取其性命的黑袍的功能其实与囚笼一样,是强权的手段,是暴力和暴政的物的表现。有意思的是影片中有一件与黑袍对应的白羽大氅。我们一定不会忘记那个梦境一样的镜头:含笑的昆仑像牵着风筝线一样如飞般地奔跑在王城的上空,而那个风筝就是穿着白羽大氅的倾城。风筝是自由的象征,羽毛上有鸟的精灵,而白色更是纯洁的符号,雪国的美丽不仅因为她是昆仑的故国,更在于她是一片纯白的冰雪世界。所以,《无极》中的雪国其实是一个理想,一个自由而美丽的世界。

    鬼狼在死亡的威胁之下选择了背叛,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后,当他再一次地面对淫威和出卖,他却选择了死亡,用他的死为自己的背叛雪耻,同时也是以他的死换取他的同胞的生。

    既然时光不可能倒转,人死不能复生,选择的问题因此而凸显了出来;也正是因为河水不能逆流,人无法起死回生,选择才意味着责任,也就是你必须对你的选择负责。在《无极》中,陈凯歌为人物安排了多次选择的情境,也为他们的选择设计了结局,每一个结局其实都在告诉人们,那是他和她自己作出的选择,他和她就理应为之承担责任,接受选择的后果。

    但同时,每一次选择其实都是一次背叛,起码是背弃,因为你选择了这个,也就放弃了那些无数的可能。倾城选择了拥有一切,也就背弃了人其实是需要爱,也不能没有爱的准则;鬼狼选择了生或死,也就是对死或生的放弃;昆仑选择了回到过去,也就是对现在的规避;光明选择了不相信命运,他只能承受命运带给他的一切,因为他违背了命运之神的旨意。

    选择看起来似乎意味着你可以完全彻底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但命运究竟在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然而,命运其实是不可言说的对象。你选择的也就是你的命运,就像帕索里尼在其《俄狄浦斯王》中所表现的那样,站在十字路口的俄狄浦斯不知向何处去,可任他怎样闭上眼睛转圈,当他停下来的那一刻,那展现在他面前的就是他的前路,他的命运指引的方向。

美丽的诺言    《无极》的英文名是The Promise,诺言的意思。我觉得这个名字非常贴切,它体现了影片的主题,也将现代社会中人际之间越来越少的信任的问题提了出来。

    小女孩倾城背弃了她的诺言,那是求生的本能驱使下的选择,却使无欢从此坠入恶的深渊,用他自己的话说:“你让我不再相信世界上的任何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你毁了我当一个好人的机会,从那以后,我也再没有得到过爱。”当我在黑暗的电影院里听到一片笑声的时候,我感到无限的悲哀,而许多对《无极》的尖刻批评也都是针对这一句话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我并没有觉得它的可笑。既然一个馒头可以改变一个世界,那么一次欺骗同样可以改变一个人。因为被骗造成的伤害绝不亚于一个救命的馒头,尤其是对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就更是如此。他们的笑声似乎说明了他们对“好人”这个概念的怀疑,更要紧的是,它非常有力地证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信任这一种东西其实是稀缺的,即使我们几乎每天都能从各种各样的媒体上见到“诚信”、“信誉”“承诺”等字眼!那些虚假的“诺言”已经将我们的信任彻底摧毁,我们不再信任何东西,我们甚至对信任也不再信任,我们只相信自己,在我们自己之外,我们唯一会信的就是钱。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