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是中国作协第六届全委会议召开的第一天。因日前有媒体以“张贤亮搞旅游、池莉忙博客、陆天明做编剧”,质疑“作家搞‘副业’谁来写长篇”,记者23日在会议间隙采访了张贤亮、池莉、阿来等诸位作家。不料,几位作家不是处于创作酝酿期,就是正在全力写作,或者已经进入了作品的修改润色阶段。张贤亮指出,作家本来就是兼职,搞“副业”无可非议;池莉则告诉记者:“博客是我书稿的保险库,我是‘博’,但不忙!”阿来更是笑说:“编剧也是创作啊,而我阿来,就是写长篇小说的!”
张贤亮“国学热”存在误区 23日下午,著名作家张贤亮对某媒体说其“被生意占去了太多时间无暇写作”表示不满:“我今天刚刚交掉一个书稿《美丽及其他》,包含了我最新的小说、散文、随笔和文论,手头也有一个长篇小说不断地在修改润色,怎么能说我们只搞‘副业’呢?”张贤亮告诉记者,他之所以久久不愿把长篇拿出来,是因为看不惯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文化风气,“作家也要生存,西方的作家都是兼职,在中国为什么就不行?这是非此即彼的机械思维在作祟。”
批评“文风不正” 张贤亮向记者大大抱怨了一番“文风不正”的问题,“现在有不少新闻报道和标题常常轻浮刻薄,嘲笑多于理解,缺乏善意。如果社会就让这样的文风充斥着,我怎么舍得把自己对人生、对命运、对世界的思考就这样抛售出来?”面对非此即彼的机械思维,写小说能够进入文学史、经营影视城能够日进斗金的张贤亮,言语之间颇多无奈。
“国学”包括诸子百家 “我觉得我们社会的观念真的要好好改变一下了。”张贤亮说,“文风浮躁只是一个方面,我们看看近两年流行的‘国学热’,又有多少意义?仔细研究一下你就能发现,他们所谓的‘国学’只是读经,而读经只不过是儒学而已。中国向来可是儒释道三家并存的,那么另外两家呢?怎能忽略不计?说得更夸张一点,所谓‘国学’恐怕要包含诸子百家,那是何等丰富?却被现代人单一化地认作仅仅‘儒学’而已,实在很可笑!”
长篇小说铸就一个“灵魂” 张贤亮告诉记者,他手头的长篇已经“磨”了3年,还未最终定稿,写的是一个“灵魂”穿行于一个家族五代人体内的故事,篇幅在30多万字。“五代人的肉体承载了一个灵魂,这个灵魂辗转于高官巨富和乞丐流氓的体内,却始终未曾改变。”张贤亮认为,这部作品和《习惯死亡》很像,故事性不是很强,但在语言上却下了大功夫。他至今尚无发表这部作品的想法,“一方面是我还想要好好修改,另一方面,我也确实不愿意凑这个热闹。”张贤亮表示,作家也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谋生,就算搞“副业”也没啥大不了,“西方的作家都是兼职,除了写《哈利·波特》的可以靠这个吃饭,别的作家也都是教员、是律师,我经营影视城和写作并不冲突,可以兼得两种身份,为什么必须非此即彼呢?”
打造真正的“文化”产业 张贤亮经营西部影视城年收入千万是依靠发展旅游业,因为去他那里拍电视剧完全是免费的。“影视城是夕阳产业,最多还有15-20年寿命,将来拍电影布景只需要电脑合成,也不要什么影视城了。”认识到这一点,张贤亮就在“旅游文化”上面下功夫,“我要把影视城改造成中国古代北方自然形成的小城镇的样子。我根据很多剧组留下来的纸糊的背景啊、道具啊,找到了真正存在的实体物件,集中到影视城,现在你们能看到的张艺谋拍《红高粱》后留下的酒坊就是这样来的。”张贤亮为影视城的生存收集了大量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希望能够将之打造成真正的“文化”产业。
阿来期待重铸“神话” 来沪参加中国作协第六届全委会议之前,阿来已经辞去了其所属的杂志社内的部分职务。这似乎是在预告,他又将有“尘埃落定”式的“大动作”了。阿来23日告诉记者,他正在全力撰写《空山》第二部,还希望参与“重铸神话”系列中国卷的创作,以《格萨尔王传》为题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