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叶辛、张平等著名作家畅谈上海情缘

    中国作协第6届主席团会议第9次会议2月23日在沪举行。王蒙张贤亮、铁凝、张平、张抗抗陈忠实、阿来……这些在文坛享有盛誉的作家们近日齐聚申城,参加24日举行的中国作协第6届主席团会议第9次会议,为上海的春天带来了扑面而来的文学气息。23日晚,记者来到他们所在的锦江饭店走访了几位著名作家,听他们讲述了心中的上海,与上海的缘分,以及他们的创作近况。 

叶辛被上海魅力吸引  据著名作家叶辛透露,今年在上海举行的这次会议是中国作协异地开会以来,到会作家最多的一次。“我担任中国作协副主席11年中,今年到会作家最多,有170多名。我想这也许和上海的魅力有关。”叶辛告诉记者,入住锦江饭店也可能是这次到会作家比较多的原因,“这个老牌的大酒店富有怀旧的上海情调,住住老锦江,看看新上海,很有意思。” 

铁凝期待坐磁悬浮  已经抵沪一天的女作家铁凝,由于在作协中身兼数职而事务繁忙,和记者会面时尚未及出门去逛一逛。她兴奋地告诉记者,“组委会为我们安排了统一的采风时间,我对参观磁悬浮这个项目特别感兴趣”。 

  铁凝的这个想法与她的创作有关,因一篇纯净文字《哦,香雪》成就文名的她,对铁轨始终抱有一种化不开的情结。“《哦,香雪》写的就是一个关于火车、大山和山里女孩的故事,而火车和铁轨代表了来自于远方的现代文明。”铁凝说,“那时候我写到的蒸汽机车现在早就退役了。火车的发展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而上海更是领风气之先,有了这么现代化、这么高速的交通工具。”花费整整6年心血创作长篇小说《笨花》以后,铁凝需要歇一歇,“我需要一个重新积累的过程,暂时不准备写长篇,可以写几个短篇小说”。 

张平感恩上海  以撰写现实题材的反腐小说见长的山西作家张平,曾因长篇小说《天网》、《抉择》、《十面埋伏》轰动一时。昨天,他突然对记者吐露了“对上海的感恩之心”,原来他与上海颇有缘分。“根据我的小说《抉择》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的,这个工作在北京做了很久都没有成功,却在上海做成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反响。”张平透露,他的小说《国家干部》也已由文广集团改编成了30集电视连续剧。这部由王志文主演的电视剧,目前已经杀青,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播出。 

  在张平眼里,上海是一个“永远年轻的上海”,“因为没有历史的包袱所以显得年轻。上海人是忙碌的,因为忙碌而显得生机勃勃。”张平告诉记者,他正在酝酿创作新的现实题材作品,“我会坚守自己一贯的风格,但这次会更深入民间,做一些更为底层的描写。” 

柳建伟上海精神需要重读  茅盾文学奖得主柳建伟常常光顾上海,去年就来了两次,但正处于上海题材作品酝酿期的他,对上海的日新月异仍抱有浓厚的兴趣。他正在构思一部关于上海的长篇,还有可能在近期接手一部关于上海的电视剧的编剧工作,“这部电视剧能够谈下来,也许可以作为我的长篇小说的‘前传’”。 

  现正任职于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柳建伟,从影视的角度看到了上海在文化方面的大力推进。“文广集团高价征求影视剧剧本佳作的消息,在北京的编剧圈内引起了震动。电影20至100万和影视剧2至5万一集的报价,对一流编剧来说也有足够的吸引力。”根据柳建伟的长篇新作《石破天惊》改编的电视剧正在抢夺央视一套黄金档的播出时间,可能紧接着现正热播的《乔家大院》播出。他的长篇小说《大明悲歌》正在润色,剧本也到了修改阶段。现在他手头还有一个战争题材作品《无名英雄传》的电视剧本。虽然已经是忙不迭,但柳建伟仍希望和文广谈成上海题材电视剧剧本的写作事宜,“我始终觉得,上海精神需要重读,绝不是京派、海派分别那么简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