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第一篇 先秦: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早熟期引言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诗歌接受活动与接受诗学的滥觞第二章 “诗言志”与“赋比兴”的诗歌接受理论第三章 先秦时期文学接受的三种方式结语第二篇 两汉: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异化期引言第四章 从汉儒说《诗》看两汉接受诗学的异化第五章 从汉儒评《骚》看两汉接受诗学的异化第六章 从汉儒论赋看两汉接受诗学的异
绪论第一篇 先秦: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早熟期引言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诗歌接受活动与接受诗学的滥觞第二章 “诗言志”与“赋比兴”的诗歌接受理论第三章 先秦时期文学接受的三种方式结语第二篇 两汉: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异化期引言第四章 从汉儒说《诗》看两汉接受诗学的异化第五章 从汉儒评《骚》看两汉接受诗学的异化第六章 从汉儒论赋看两汉接受诗学的异化结语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自觉期引言第七章 葛洪的文学接受理论第八章 刘勰“知音”的文学接受理论第九章 钟嵘“滋味”与“品第”的接受批评方法第十章 “象喻”的文学接受方式结语第四篇 唐、宋: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深化期引言第十一章 唐代“意境”论所蕴含的文学接受思想第十二章 杜甫开创的“论诗诗”的文学接受方式第十三章 宋代诗话中的读者接受理论第十四章 朱熹以“涵泳”为中心的文学读解理论第十五章 宋人“妙悟”与“活参”的诗歌接受理论结语第五篇 明、清: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拓展期引言第十六章 金圣叹的小说戏曲接受理论第十七章 李渔以观众为本位的戏曲接受思想第十八章 王夫之“读者以情自得”的诗歌接受理论第十九章 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说词方式结语第六篇 余论:中国古代的文学接受方式引言第二十章 “玩味”的文学接受方式第二十一章 “品评”的文学接受方式第二十二章 “释义”的文学接受方式结语主要参考文献作者发表与本书相关论文目录辑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