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对史前文明,特别是中华史前文明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假设。本书首先介绍了西方主要的史前研究的观点和方法,如“通感说”、“文化说”、“协同学”和“系统论”等等,提出了“相狎”和“相格”的概念,认为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人造物相狎或相格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动因,并给民族文化打上深深的烙印。作者认为中华文明诞生于中原丁字形的丘陵地带,季风气候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中华史前文明是一种“相狎文明”。与诞生于沙漠边缘的西方相格文明和诞生于森林的日本文明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在中华史前文明的三个主要部分——以黄帝为代表的华夏、炎帝为代表的东夷、和以蚩尤为代表的南方苗蛮中,蚩尤部族的稻作文明具有最浓郁的“相狎文明”的特征,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作者从中找出了中华文明性格中的“丘陵性格”、阴柔倾向,乃至“家国同构”、“家国同源”等等是如何由丘陵环境植入中华文明的胚胎的。总之,全书上下驰骋,跨越中西,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史前文明的全景图,有开拓眼界,启迪思想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