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自序前言导论中国家庭模式与私人生活的研究一、“合作社模式”与缺席的个人二、研究私人生活的新模式三、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一章下岬村的经济体制、公众生活与社会关系一、村干部以及国家角色的变迁二、公共生活的起落三、亲缘结构与社会关系第二章择偶:独立与浪漫的年轻一代一、关于择偶的本土定义二、1946-1962年:年轻一代的独立自主趋向三、1963-1983年:集体化体制下的浪漫爱情四、1984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发展五、介绍型婚姻中的爱情六、从自
中文版自序前言导论中国家庭模式与私人生活的研究一、“合作社模式”与缺席的个人二、研究私人生活的新模式三、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一章下岬村的经济体制、公众生活与社会关系一、村干部以及国家角色的变迁二、公共生活的起落三、亲缘结构与社会关系第二章择偶:独立与浪漫的年轻一代一、关于择偶的本土定义二、1946-1962年:年轻一代的独立自主趋向三、1963-1983年:集体化体制下的浪漫爱情四、1984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发展五、介绍型婚姻中的爱情六、从自主到浪漫第三章性爱、情感及其语言艺术一、订婚后的恋爱与婚前性关系二、爱情的语言和姿态三、择偶理想的变化四、爱情的表达问题五、择偶中的浪漫革命第四章两性互动以及夫妻关系重要性的增长一、家庭结构的变化二、夫妻单质亲密关系与爱情三、家庭劳动分工与家庭决策四、家庭内部性别角色的重新定位五、大家庭的民主化六、家庭关系的结构性变化第五章私人空间与隐私权一、老宅子的空间安排二、80年代以来的装修热三、内外之别与家庭隐私权四、个体成员的私人空间五、空间格局与人际关系六、下岬村个案与隐私权观念第六章家庭财产与个人财产权利一、提前分家与“从父居”的消亡二、系列分家方式的影响三、彩礼与遗产预支四、彩礼支配的变化五、新娘在彩礼交换中的角色六、从礼物到预支的遗产七、个人权利的上升与父权的衰落第七章老人赡养与孝道的衰落一、老人的生活状况二、虐待老人与代际冲突三、关于代际互惠的争论四、父母防老的措施五、孝道的衰落六、无效的法律与自相矛盾的意识形态七、沉默的公众與论八、信仰世界的倒塌九、经济剥夺与无情的市场逻辑第八章人口政策与新型生育文化一、计划生育20年二、个人选择与生育模式三、新型生育观的出现四、性别因素:妻子地位上升的影响五、社区因素:村风的作用六、从人口控制到计划生育结论国家、家庭与个人一、家庭的私人化二、自主性、情感、欲望与无公德的个人三、情感、欲望、消费要求四、社会主义国家与私人生活转型的停论五、关于国家作用的争论六、个人的崛起与国家的关系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