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中心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

  • 定价:¥600.00
  • 著者:马承源 主编
  • 译者:
  • 出版社:上海古籍
  • 出版日期:2002-12-01
  • ISBN:7532533107
  • 版次:一版一次
  • 装帧:精装
  • 开本:大8开
  • 页数:0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第二册共收文章六篇,简115枝,约4,000字;共有竹书排序彩色图版及放大3.65倍彩色简文图版140页,黑白原大简影及释文考释150页。
  第一篇无篇题,今定名为《民之父母》。共14简,397字,基本完整,保存良好。内容大体见于《礼记·孔子闲居》及《孔子家语·论礼》,为孔子与子夏关于“五至”“三无”及所谓“五起”的问对,于认识儒家道德观有重要参考价值,亦有助于澄清《礼记》及《家语》的面目。
  第二篇题曰《子羔》。共14简,395字,无完简。内容为孔子答子羔问尧、舜禅让及禹、契、后稷依次为天子事,与《大戴礼记·五帝德》及《史记·五帝本纪》所载五帝系统不一,但有关此五位帝王的事蹟,则与通常所说不异。
  第三篇与《子羔》《孔子诗论》同属一编,唯内容不相隶属,今单独列为一篇,定名曰《鲁邦大旱》。共有长短简6枝,残存208字。内容记述鲁哀公就鲁邦大旱事求教于孔子,孔子答以祭祷无助于事的问对,以及孔子与子贡关于此事在民众中的影响的讨论。
  第四篇定名曰《从政》,以竹简长短不同,又分为甲乙两篇。甲篇简18枝,519字;乙篇简6枝,140字。文中提出从政者应致力于“敦五德,固三誓,除十怨”,并作了具体解释,与《论语》《礼记》等儒家典籍的相关说法可互相参证,为儒家政治思想方面的新资料。
  第五篇无篇题,今定名为《昔者君老》。简4枝,字158。四简均不能连读,缺失数无从估计。内容大略为国君自衰老至崩逝,太子朝见过程中之礼仪规范的有关记述。
  第六篇原题《容成氏》。共存完残简53枝,约2,200字。内容为有关上古帝王的传说,可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讲容成氏等21位最古的帝王;第二部分讲帝尧以前的高辛氏;第三部分讲帝尧;第四部分讲帝舜;第五部分讲夏禹;第六部分讲商汤;第七部分讲周文王和周武王。文中谈及禹分九州,其州名与《尚书·禹贡》等书所见有异。文王平九邦一事,邦名向所未闻,汉儒不能详其说,今于此文可以得到补足。

作者简介

  •     马承源(1928-2004),浙江镇海人。1954年起就职于上海博物馆,历任保管部副主任、青铜研究部主任和上海博物馆馆长。主要从事青铜器、简牍研究和鉴定。曾任上海博物馆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保利艺术博物馆顾问、中华世纪坛名誉馆长。1984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7年经上海市文物动博物馆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确认具备研究馆员任职资格。1990年起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领导创建成上海博物馆新馆。同年荣获美国亚洲文化委员会1996-1997年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奖。1998年被法国希拉克总统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勋章。主要学术专著:《仰韶文化的彩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青铜礼器》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6年、《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主编(第一、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002年主编国家规划项目、《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文物出版社1987年、《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中国文物精华大全》(青铜器卷)商务印书馆1993年、《吴越地区青铜器论文集》香港两目出版社1997年、《中国青铜器全集》文物出版社1999年。

相关产品: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