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中心
信息化与产业融合

  • 定价:¥30.00
  • 著者:周振华
  • 译者:
  • 丛书名: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当代经济学文库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出版日期:2003-12-01
  • ISBN:7208049637F.1098
  • 版次:01版01次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页数:453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当前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信息化进程,对产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信息化中的产业融合虽尚未主主流化,但却引发整个产业体系构架历史性变迁的新变化。本书立足于信息化的历史进程,对这一产业变革的新范式进行探讨,特别是对信息化进程中产业融合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化的趋势作出科学、合理的理论解释,并在所预见的基础上对产业融合的理论及其政策框架进行基础性构建。
    全书共有导论和13章。导论:信息化中的产业融合——阐述了产业融合的研究:学术与科学价值的初步评估;相关研究及其成果的综述;寻求产业融合新现象的一般性解释;理论创新的尝试: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选择;基本分析框架及主要内容。第一章从产业分立走向产业融合:典型案例分析——阐述了产业边界的理论模型:分立与融合的划分标志;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融合过程的描述性分析;产业融合的历史性意义:对传统工业化产业分立的否定。第二章产业融合: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论述了产业融合与产业新发展;产业融合的竞争性效应;产业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第三章产业融合发生条件及其背景分析——论述了三大产业融合中起支配性作用的因素;产业融合内生性与信息化本质内容及其历史意义。第四章产业融合拓展化的可能性分析——论述了产业融合主导要素的适应性检验;产业融合拓展化的内生能力。第五章产业融合的内在推动力:IT扩散及其价值模式——论述了信息技术运用与产业体系全面变革;信息技术扩散及其运用中的成本与收益;信息技术运用的价值模式。第六章产业融合的结构条件:产业关联变化——论述了产业关联的基础性变化:信息流主导物质流;以信息流为基础的产业关联:内部变动及其特征;产业关联的外延扩展化。第七章产业融合展开过程及其类型——论述了产业融合拓展化的基本过程及其实质;产业融合拓展化的经济学含义;产业融合的类型。第八章新的产业分类:内容产业、位置产业和物质产业——阐述了产业融合新范式:要求新的产业分类;适应产业融合新范式的产业分类创新;新产业分类的试验性运用:上海新型产业体系构建。第九章产业融合下的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分析——论述了产业结构的信息瓶颈;结构动态平衡;产业融合中的结构高度化:内涵及过程;产业融合下的结构高度化:基本表现特征变化。第十章产业融合下的组织体系分析——论述了产业融合中的市场结构及其行为方式;产业融合中的公司结构:网络型企业组织;产业融合中的空间结构:产业集群的扩展。第十一章产业融合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论述了新型工业化的性质与产业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多层面的融合;新型工业化之产业融合的基础性条件及实现机制 。第十二章产业融合之创新体系——阐述了产业融合之创新性质及其类型判定;产业融合之创新模式;产业融合之创新体系。第十三章产业融合的管制政策及政府作用——产业融合对现行管制框架及政策提出的挑战;适应产业融合的管制模式及其调整构想;政府在促进产业融合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

  •     周振华,1954年生于上海。1982年、1985年分别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和经济学硕士学位。1985-1987年在南京大学经济系任教。199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年晋升为研究员。199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跨世纪“百千人才工程”。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经济研究》总编辑。
        长期从事产业经济理论与产业政策研究,著有《产业政策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产业结构优化论》、《体制变革与经济增长——中国经验与范式分析》等书。主编《中国经济分析》系列丛书、《上海经济发展丛书》。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曾多次获全国和省市级优秀论文奖。

相关产品:
目    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