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中心
艰难时世(简写本)

  • 定价:¥6.70
  • 著者:[英]狄更斯
  • 译者:
  • 丛书名: 英汉对照世界文学丛书
  • 出版社:上海译文
  • 出版日期:1995-05-01
  • ISBN:7532717488
  • 版次:1版2次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页数:296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英国西北部一个到处是机器和烟囱的工业城市——焦煤镇。焦煤镇的国会议员格雷因是个把人生看作“隔着柜台的现金交易”的五金商人。他只信奉数字和“事实”,禁止任何“幻想”,在他看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情感教育都是有害无益的旁门左道。他在他开办的学校里和自己家里都推行他的教育主张。结果儿子汤姆沦为盗贼,女儿露意莎不懂爱情为何物,嫁给一个比自己大三十岁的老头子厂主庞得贝。
    老奸巨猾的厂主兼银行家庞得贝极口赞赏工厂烟囱里冒出来的浓烟,说那是世上最有益于健康的东西。他当了老板以后,不让亲娘露面,谎称自己生下来就被亲娘抛弃,是“从阴沟里长大的”孤儿。他夸耀自己会靠勤劳节俭,爬到今日兼营纺织厂和银行的地位,而过去他是个“连一只鞋子都没有”的人。他宣扬自己白手起家,是为了要工人相信安分守己就能飞黄腾达。工人们对福利方面有所要求,他就火冒三丈,说他们想用“金汤匙”喝汤。
    庞得贝的纺织厂的工人斯蒂芬,因为不愿加入工会。又不愿为庞得贝所收买,结果不仅在工人中十分孤立,而且遭到厂主开除。斯蒂芬改姓换名到外地另谋生计,离开焦煤镇的前夕,庞得贝的银行被劫,斯蒂芬涉嫌成了被悬赏缉拿的盗贼。斯蒂芬在外地接到女友雷切尔的急信,为了洗刷罪名星夜赶回焦煤镇,不幸途中堕入废矿井。事后庞得贝发现盗窃犯正是自己的小妻舅——格雷因的亲生儿子汤姆。格雷因为了顾全颜面,设法使汤姆避难出国,结果救了汤姆的正是被格雷因认为不懂数字、不堪造就的马戏团丑角演员的女儿西丝,而逮住汤姆想去请赏的则是深受格雷因器重的奴才毕周。
    露意莎因精神无所寄托,在国会议员的弟弟赫德豪士的诱惑下,险些走向堕落的深渊。在一个狂风暴雨之夜,她猝然回到娘家,就多年来接受的那套教育,向父亲发出了强烈的抗议。她与庞得贝的婚姻关系,终于以分裂告终。

作者简介

  •     狄更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前者展示了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并批判了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功利主义学说。后者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法国重演。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考坡菲》(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