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戏遭遇文学

网络游戏“魔兽世界”进军中国图书市场引发讨论    在短短5个月席卷了内地几百万名忠实玩家之后,目前全世界最火爆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再次进军内地图书市场。近日,文汇出版社正式宣布:暴雪娱乐独家授权“魔兽三部曲”的首部《永恒之井》中译本,已在全国3500家大中型书店同期上架。

    在大众眼里,“魔兽”因游戏成名,小说又会是怎样一番面貌?在日前举办的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连邦软件娱乐产品中心总监朱志皓、游戏文化研究者陈灼、“魔兽世界”首届官方授权评测主评人王俊超等来自各方面专家学者,探讨了游戏与游戏文学的互动关系。顾晓鸣认为:当人们视网络游戏为洪水猛兽的时候,我们越是要看清它究竟是一款绿色游戏,还是仅仅想掠金掠银的新型“老虎机”;一部真正优秀的与游戏相关的文学作品,比如《永恒之井》,不但可以净化人们看待游戏和游戏文学的眼光,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净化目前良莠不齐的游戏市场。

游戏小说是一种新的文学叙述样式    众所周知,《指环王》、《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上映,都极大程度地刺激了原著在全世界的销量,尤其是《指环王》,让原本不为国内读者熟悉的三卷本《魔戒》畅销一时。

    顾晓鸣指出:与电影的兴盛极大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叙述方式相同,网络游戏在与文学作品的互动中,也促进了文学作品样式的革新。“虽然‘奇幻’是一个西方的文化概念,但它与东方神话有着天然的相似性。特别是当今,无论游戏还是文学作品,焦点都放在了奇幻上面,像《魔兽》、《指环王》、《哈利·波特》等文学作品能在全世界走红,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就像每部出色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强大的中心思想支撑一样,朱志皓特别指出,优秀的网络游戏,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灵魂,这也保证了网游小说(游戏小说)的深度。“对于网游的消费者——玩家来说,他们作为一独立的个体,审美需要也是多方面的。身陷网游中,如果不能得到更多的文化内涵,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身心的空乏。暴雪娱乐从1994年开发至今的魔兽系列游戏,沿着中世纪欧洲奇幻文化的路线,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魔兽世界,而暴雪娱乐自去年起制作的《上古之战三部曲》给了这一系列游戏更为强健的‘心灵’。必须认识到,‘让网游注入文化的灵魂’决非一句空洞的口号,只有让网游融入到文化娱乐行业中去,才能做到平稳、长久的持续发展。”

小说和游戏都来自参与者的共鸣    王俊超本人是“魔兽世界”的资深玩家,他的一个深刻体验是:不要以为只有文学才能深刻地刻画出人性,网络游戏照样可以办到,甚至能更加直截了当地检测每一个参与者的团队意识、决策能力和荣誉感。“‘魔兽世界’收费已有三个月,但其持续猛增的势头与不断膨胀的玩家群实在势不可挡。除了产品本身出众的游戏性之外,充实的文化内涵是让许多玩家深深喜爱的关键元素。这个游戏就像是日常生活的折射,你照样需要跟其他人合作,照样努力赚钱买各种装备,你如果做了坏事或半路逃走,你的名字当即就会被张贴出来,被点名的时候多了,以后就没有人愿意跟你合作。”另外,小说《永恒之井》作为“魔兽”系列游戏的前传,建构了完整而强大的人物体系,无论你是不是玩家,都可以自由融入小说中的“上古世界”,作一次奇幻旅行。

游戏文学的历史并不短    网络游戏虽然近几年才开始兴盛,但游戏文学的历史却不短。游戏文化研究者陈灼介绍,SSI公司获取“金盒子”系列游戏开发权,也曾多次将小说和电脑游戏同步发行,如有名的“光芒之池”系列,就有很出色的官方小说。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由游戏改编的小说更多,理查德·A.纳克也就是在那时候和暴雪娱乐合作,创作了一系列“暗黑破坏神”的官方小说,影响很大。本世纪,微软公司还曾请专业科幻作家写过该公司的游戏超大作《光晕》的小说,卖得非常火。由此看来,游戏改编文学,其实在电脑游戏诞生初期就曾有过,发展至今,已成为热门游戏的重要衍生产业。然而《永恒之井》相比其他游戏文学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作者是在一个从即时战略游戏发展而来的网络游戏,而不是拥有固有体系的角色扮演游戏的背景下进行的创作,它的原创程度相当高,情节精彩、引人入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