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一扩再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去圆大学梦。现在,新形势下又出现新情况——不少被录取的考生并未去学校报到,他们把录取通知书锁进抽屉,重新回到中学复读,全国一片“复读热”。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培养技术工人的职高、技校却显得门前冷落,少人问津。 于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思绪挥之不去:我们已经加入了WTO,但是明天我们又有谁来当工人呢?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不是一个新话题。千军万马齐奔大学一条道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人员过剩,连续好几年没有收新工人;知识分子收入大幅度提高,公务员一再加薪,而工人待遇普遍偏低;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改组、改制,甚至破产重组,工人大批下岗失业;“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有些单位只是一般工作岗位招工,偏偏要提高条件要求,招个门卫、检验工也要有大专、本科文凭;近几年人才观念出现误区,管理科研人才得到重视,实际操作型的技能型人才受到冷落,在一个以学历、文凭决定人的身份地位的社会,愿意上技工学校的人自然不会多。
技术工人后继乏人 技工学校生源枯竭并日渐萎缩,我国企业技术工人后继乏人,这一矛盾已逐渐显露出来。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处透露,我国城镇企业1.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即7000万人。其中初级技工占60%左右,中级技工占35%,高级技工仅为5%。5%的高级技工中相当一部分人年龄偏大,面临退休。而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到40%左右——这是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 因此,盛世有危言:加入WTO以后,我国产业的产品质量堪忧,产品竞争力堪忧!
新形势呼唤新工人 一个国家工业经济的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受制于技术工人的素质状况。它不仅影响产出,还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事故发生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优秀管理人才无疑重要,但没有优秀的操作人才,同样生产不出高精尖产品;先进设备固然重要,工人不会操作或操作不熟练,先进设备的优势也无法发挥出来。 如今,我国正从传统就业模式走向市场就业。当此情况下,唯学历论、唯文凭论在市场面前已开始遭遇红灯,技术工人正成为“香饽饽”,在深圳、广州等地人才市场上,高级技工和硕士博士一样大受欢迎。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高级技工却供不应求,这就是市场作用的结果。 为了保证明天有大批新时代工人,办好各类技工学校不容忽视,培养优秀高中级技工大有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