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这个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名字,曾经站在风口浪尖,曾经叱咤风云,纵横乐坛二十年,经历了流行音乐最鼎盛的一个时代,被称为“流行乐坛教父”。
但是,面对日益浮躁的娱乐圈,面对已成为往事的婚姻,他是不是真的像以前所说的那样经历风雨之后见彩虹?面对记者,昔日的“百万制作人”一吐今日的理财与生活。
也许是成熟,也许是沧桑,出现在演唱会新闻发布会现场的李宗盛一副一代宗师的扮相,灰绿西装,椭圆眼镜,胡子花白。
尽管在流行乐坛有着至高的地位,但在记者们面前“教父”还是很好说话的样子,一开口就套起了近乎:“当飞机在虹桥机场降落时,我的心就激动了起来。我来内地第一个居住的地方就是上海,而且住了有两年半的时间。所以,上海对于我有特别的意义,我对于上海有特别的感情。”
“我从来没有登台唱过那么多歌,很高兴这次在上海的演出能将我多年的愿望实现。”说话间,这位自诩为“比twins还新的”王牌制作人竟然还表演出少女般的娇羞,台上台下当场笑翻一片。
从很早开始,就不断有演出经纪商和李宗盛接触,希望他可以到内地开个人演唱会,然而,李宗盛始终没有应承。对于完全有充分号召力和实力、又从未在内地开过个唱的李宗盛来说,为何不干脆开一次个人演唱会。这位华语乐坛上巨匠级的音乐人却说: “开个唱不敢,是真的不敢。”
“周·李二人传”让一直不敢开个唱的李宗盛找到了最巧妙的出口。
谈理财:挣钱就要花 闻及李宗盛谈理财,其见地让人终晓教父之名并非每个成功的制作人都可以冠得的雅号。
当记者表明来自《理财周刊》之后,让人颇为惊喜的李宗盛竟然道出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理财周刊》宣传口号。随后的言谈中,李宗盛收起了记者会开场以来的嘻笑与无厘头,认真而严肃地与记者探讨起有关理财的心得。
“在我看来,工作就是满足自己的性格里面的某个部分,赚钱是为了改善生活,是为了花而不是为了存。钱,只有在流动起来之后才能有它的POWER。”李宗盛的这番表述倒是与“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音乐教父之外,李宗盛还有一个外号叫“百万制作人”,那是因为他制作的专辑几乎都卖到上百万张。不论是早期的张艾嘉、潘越云、陈淑桦、辛晓琪、周华健、赵传、林忆莲、万芳,还是当红的刘若英、莫文蔚、梁静茹等,这些曾经炙手可热或依然占据歌坛一线地位的歌手的背后都有着同一个名字--李宗盛。按说做了那么多好卖的唱片,李宗盛怎么说也是个百万富翁,然而他个人却几乎没有存款。
“理财这个观念,我就很难理解身边一些朋友,他们很辛苦地每天挣那么多钱,然后再把钱放到银行里面,而银行就只给他一本簿子打个数字,然后他们会很满足地带着这个有数字的本本回家。那这个钱其实不是他在花,是银行在花,我觉得他们为什么都喜欢干这样的傻事情呢。”随后,李宗盛举例说,“如果花50万元治不好的病,就算你有5000万元也没有用。”
所以,对于这次演唱会最大的花销也正是在歌曲改编的制作费上面。“好贵啊!那么大手笔以后不敢了。”话虽这么说,誓将金钱的POWER在使用中得到充分体现的投资理念,还是溢于李宗盛的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