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六,京城文艺明星和文艺青年将大量“消失”。他们将或三五成群或成帮结派地带着“朝圣”的心态前往上海,去观看音乐大师埃里克·克来普顿的演唱会。这是继去年4月8日滚石上海演唱会后,京城文化界出现的又一次大范围“出走”行动。而且这种频率正变得越来越快——2月12日,另外一位音乐大师罗格·沃特斯也将在上海开唱。此后,国际大牌的中国内地开唱将更加频繁,而且有规律可循的是,这些演出将只在上海设置站点。
在一个业务范围涉及全国的票务网站,至截稿前,网站“上海站”“演唱会”分项列出了10场演唱会的目录,分别是1月的优客李林、埃里克·克来普顿、ILDIVO组合,2月的“群星耀东方”、张信哲、罗格·沃特斯,4月的Rain、张学友、滨崎步,俄罗斯歌手Vitas的场地、时间处于“待定”状态。而在“北京站”的相应网页上,只列出了5场本地演出。1月有满文军、李宗盛在人民大会堂,6月有Vitas在北展,此外的刘德华和张学友巡演都处于“待定”状态。在这样一个粗算10比5,细算9比3的演出比例下,不少演出爱好者都在发问:要看演出去上海?
Jonatham Krame:北京的场馆是问题
爱玛公司最初涉及中国内地国际演出的想法,就是要致力于中国娱乐文化市场的开发,努力把世界顶级艺人带到中国市场来,让中国观众能亲眼看到世界级明星的演出现场。说到具体的操作,其实这些国际大牌们每年都要做世界巡演,以前他们经过亚洲地区都会在日本停留,我现在就会联系上他们,告诉他们中国是个很大的市场,建议他们以后巡演经过亚洲,如果站点包括日本,那么也要包括中国。
爱玛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先在北京办了惠特尼·休斯顿、汉森乐队、后街男孩等演唱会。后来在上海的公司办了更大牌的滚石和现在的克来普顿。在今年接下来的计划中,我们还会做一些跟滚石、克来普顿同一级别的演唱会。
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区别于那些一年接很多演出的公司,我们的特点就是做最有影响力的顶级明星的来华演出。跟其他公司相比,我们与欧美方面的接触会更便捷、沟通更容易。
对于近期的演出都在上海、没有北京站的问题,我也比较遗憾。因为在我心目中,北京和上海是具有同等地位的大市场。但是北京的场馆都在配合奥运会进行整修。随着场馆情况的好转,我们当然会开办在北京的演唱会站点。
范燕:上海更有欧美演出的氛围
大国文化在早些时候做港台演出比较多,像梅艳芳、陶喆、谭咏麟、李克勤等。后来也开始主办像百老汇音乐剧《歌声魅影》和莎拉·布莱曼、喜多郎等人的音乐会。近期的埃里克·克来普顿和罗格·沃特斯的演唱会也是我们主办的。
从大一点的方面说,办国际艺人的演出为的就是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具体到计划,我们平均每年要有两三场国际顶级水平的艺人演出,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我们会做更多这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也正在谈一些具有比较大的轰动效应的国际大牌明星。
对于近期的演出几乎没有北京场馆的原因,在北京场馆无法安排之外,我个人感觉上海的观众要对这些演出更容易接受。上海听欧美音乐的风气已经很长时间了,当然北京也有这样的人群,但我认为没有上海的多。
根据那些国际艺人给公司的反馈,他们也希望能在北京演出,因为在整个文化氛围来说,还是北京更浓厚一些。而且来了中国如果没能到北京,对他们来说也是遗憾。
现在埃里克·克来普顿和罗格·沃特斯的票房情况都非常好。我自己就接到了一个日本歌迷的电话,他们组织了一个100人的团要来看罗格·沃特斯的演唱会,希望公司能给他们提供支持并帮他们与航空公司谈一个机票折扣。现在国内方面组团的情况还比较少,更多的是几个朋友一起出发,我们和旅游公司也暂时没有相应的业务交流。
黄军:软环境上海最好
这两年欧美音乐演出在上海做得都不错,上海有特定的听众人群,欧美人在上海也有一定数目,所以上海的市场还是很好的。
从2006年开始,上海大舞台的演出项目开始火爆,一年下来有五六十场演出。这对一个“馆”来讲已经满负荷运作了。在2004年、2005年的时候,年度数字还是三四十场。从舞台方面,装台最少也要两三天的时间,所以全年算来我们基本上没有空余的时间。进入2007年,仅从1月的情况分析我们就看到全年形势的乐观。因为以前春节前好多项目都不能确定,但现在好多公司都知道场地不好定,都把运作提前了。这跟北京可运作项目减少也有关系。现在北京只剩下北展、人民大会堂可以演出,受场地限制,大项目只能来上海演了。
从市场来看,这两年的演出增量就发生在欧美演出上。搞欧美演出的人现在在上海已经能找到市场,说白了就是投资能挣钱,他才有兴趣继续去投。这个良性的循环在上海已经形成。上海各大小票务公司的增多也为销售市场起到了良性发展作用。以往办演出,十场会输六七场,现在是办十场能赢七八场。这对上海整个演出市场的评价是个促进,投资者也更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