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看演出要去上海?

  从管理规范的角度,上海是最规范的地方。在外地,赠票、要票、保安人员带人、场馆工作人员带人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对投资方的损失有很大影响,所以赢盘的概率也不高。至少在上海大舞台,有电脑验票拒绝假票,内部管理上又不准“带人”,这些都对投资者的信心很有帮助。我认为软环境做得好是上海演出市场越来越好的主要方面。

  李懿:北京“要票”特厉害

  我觉得从2005年开始,上海的演出开始明显增多,包括国外大牌艺人的演出。今年更是这样。往年的一二月份都是演出淡季,但今年一二月就分别有克来普顿和罗格·沃特斯,可以说是开门红。我们记者平时聊天,大家也普遍反映这两年上海的演出非常密集。我还有北京的朋友开玩笑说要来上海当记者。

  上海国际演出多,我个人觉得有外资公司操作是个重要原因。现在上海比较活跃的有三家外资演出公司,东方明珠、爱玛和唐西文化。这些公司除了是老外的资本,他们也自己投资参与演出项目。老外的公司跟国外演员联系比较容易,信息沟通更顺畅。北京地区据我了解也有这种外资公司,但相对来说他们投资做项目的要少一点。

  说到北京的演出就不能不说“要票”现象。我有一次去北京看演唱会,我前面一大片坐的几乎都是媒体记者,还有唱片公司带人进来。上海的门票管理非常严格,就算本地公司办的港台演出,也都是一个媒体两张赠票、一个记者证。像这次克来普顿的演出估计也就是一张票、一个证。

    尹亮:上海更愿意消费文化

  我就是要在下周去上海“朝圣”的人之一。大牌们想来北京演出也没地儿呀。不过我听说邦·乔维6月要来中国,可能北京、上海各一场,好像林肯公园是9月来上海演出。但愿那时候不用跑长途去看演出了。

  北京、上海两地市场,我觉得上海的消费氛围要更好,当地百姓都愿意消费。北京演出观众的绝对人数要多于上海,但愿意消费的就没多少,更多是蹭票看演出。

  还有人说北京的演出,公安、保安系统也占用了不少的门票,这其实也是北京地区受众更多的表现吧。现在很多演出都拉了赞助商,像克来普顿拉的是雀巢,黑眼豆豆拉的是芝华士,所以主办商的票房压力也不会那么大。我本来计划2月12日也追着去看罗格·沃特斯,但当天正好是格莱美奖的直播。就算我能赶过去,那时候正好是“春运”,我估计够戗了。要是罗格·沃特斯能在北京演就好了。本报记者刘颖/文图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