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住”与“实住”

说到底,近期这些调控政策的实际效果之一,就是使这些“空住房”变为“实住房”,并将从根本上减少此类“空住房”的数量。

    近来的房地产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楼市中各种消息不断飞扬传播,一时间也搅得人心惶惶。于是我案头的电话也一下子忙碌了许多,很多都是来打探当前市场变化究竟的,从大多数人的感觉来说,市场仿佛忽然间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所以在今天,少了那些品头论足,市场本身的趋向就成了当下不得不谈的事。

    突如其来的变化的确让人们有些措手不及,但静下来分析,这其实是市场蓄谋已久能量的爆发,而房价上涨太快以及市场中投资性比例过高是其根本的诱因。其实一直以来,我们对此都是非常关注的,在去年下半年刊发的封面文章《空住房调查》中,记者就发现不少新建住宅存在着所谓“空住”现象,在有些地方这个比例还不低。买了房子没有人住,这本身是个很奇怪的问题,但在投资性行为较为普遍的当今市场中,却也显得见怪不怪了。我有一位朋友绝对不能算是个“炒手”,但去年上半年受市场的影响他也在外环地区投资了一套住宅,现在虽然已经交房了,但房子却还空关在那里。朋友的观点是房子终究是要卖出去的,所以也就不装修了,但毛坯房在租赁市场上却是很难找到客户的。朋友的例子在当前市场中可以说颇为典型,对于他们来说买房最终是为了卖房,这种行为较多地聚集在一起,于是在一些楼盘中出现了所谓“空住”的现象。

    “空住房”的产生可以说是投资行为极致化的表现,从房产投资的角度来说,除了物业升值可能带来的收益之外,其实租金收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在一个投机气氛较浓的市场中,人们注意到的只有房屋买进卖出的差价。在这种情况下,房产更多地具有了一种“筹码”的概念,所以在我国香港等地区,此类“空住房”就被纳入空置率的统计范畴。从当前来看,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我们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解读,但如果从“空住房”这一视角出发,却有可能使大家对后市的趋向看得更为真切。说到底,近期这些调控政策的实际效果之一,就是使这些“空住房”变为“实住房”,并将从根本上减少此类“空住房”的数量。从这一角度来说,我以为对于未来的市场发展变化,投资者可以明确这样三点: 

    首先,市场的环境将越来越不利于“空住房”的持有和产生,从这一点来说,现在的调控措施还只是刚刚开始,未来循序渐进式的政策可能还会源源不断。从本质上看,这些政策的作用在于使楼市投机变得无利可图,这样,不断提高市场交易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以及相关税收等,就成为行之有效的手段。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人们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楼市中的投机交易已变得复杂而且费时费力,一套房子买进卖出最后也赚不了多少钱。其次,“空住房”的二次上市将对市场构成不小的压力,此类房屋所代表的是一种虚拟需求,当未来的市场趋向发生变化、人们发现持房成本过高时,便会造成一次新的供应潮。所以,将来市场价格的变化将首先会在二手房市场上表现出来,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新盘市场的价格走向。最后,投资者应该更多地从“实住”而不是“空住”的角度考虑问题,换句话说购房首要是自住,即使是投资也必须仔细计算租金的回报率,而那种简单地博取差价的方式就没有多少生存空间了。或许在当前休养一下身心,是那些职业炒手们最好的策略。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消费市场,但它同时又是一个投资市场,这波楼市大潮的一大功绩就是唤醒了人们对于市场的投资意识。但物极必反,种种迹象表明,现在有关方面正力图使楼市恢复其居住消费功能的朴实本色,而大大弱化它的投资功能。这是一次大的转折,无论如何都将对市场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