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net收购案的影响

4月22日,纳斯达克(Nasdaq)证券市场同意完成对路透社(Reuters)旗下Instinet电子市场和经纪子公司的收购,交易价值约18亿美元。上期小评中我们分析了Instinet的卖主路透的情况,这期小评我们试图分别从纳斯达克和路透集团的角度对这起交易发生的原因以及交易的影响进行一些分析。

    为什么纳斯达克交易所要收购Instinet?

    纳斯达克做出收购Instinet的决策服从于其进军电子交易市场的战略。交易完成之后,纳斯达克交易所的会员可以在纳斯达克市场,利用纳斯达克的电子系统,交易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纳斯达克交易所进军电子交易市场的战略起因于电子交易系统(ECN)崛起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

    ECN自1997年以来获得了迅速发展,其数量已从Instinet 1家迅速发展到12家。ECN在纳斯达克市场上的份额成倍地增长,交易量从1997年的20%上升到了2001年的近50%。ECN崛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投资者寻求低交易成本和做市商获取垄断高额利润之间的矛盾为ECN的崛起提供了市场需求。纳斯达克市场虽在全球树立起电子化交易所的形象,但事实上,它并不是一个完全自动化的电子交易所,而是一个由做市商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组成的分散式交易网络。做市商常通过人为扩大买卖价差以牟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且将位于买卖报价间的投资者限价委托束之高阁。随着投资者力量的不断壮大及对低成本交易方式的巨大需求,做市商制度的低效率和高成本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其次,交易规则的改变是ECN崛起的催化剂。1997年1月,SEC促使NASDAQ实行新的指令处理规则,其中,限价委托处理规则规定,做市商收到比其买入报价高或比其卖出报价低的限价委托时,必须采取以下三个步骤之一:①根据投资者的指定价格,以自身账户与投资者委托进行撮合;②将此限价委托纳入自身报价,并揭示在纳斯达克报价系统中;③将该限价委托传送至ECN执行。而报价揭示原则禁止做市商在纳斯达克市场和其他交易系统显示不同报价。上述两个规则的实施,使ECN成为纳斯达克的交易撮合中心。

    最后,ECN交易系统有很多的优点,如成本低、专业的市场定位、先进的委托传送和撮合系统、交易时间长、撮合速度快。在投资者群体分层化和交易需求多样化的环境下,这些优势使ECN能更灵活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竞争环境。

    收购ECN后,纳斯达克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共电子交易商,并成为美国电子交易市场的老大。同时,Instinet整合之后,纳斯达克可以扩大交易规模,同时降低交易成本,另外还能增强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因此这次收购于纳斯达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那么,为什么路透要出让Instinet呢?

    路透现任CEO汤姆-格罗塞自2001上任后为改善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对路透进行了战略调整,具体表现为调整成本结构以降低成本开支,同时减少分散投资。此次出售Instinet是使路透退出电子交易市场业务,出售所得的大量现金将大幅改善其财务状况。

    具体而言,首先,路透现在致力于加强它在财经资讯领域的优势。路透起家是为金融机构提供快捷准确的数据。20世纪90年代初,路透在金融数据市场已占绝对主导,而Bloomberg才刚刚起步。但是,到2003年,Bloomberg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44%,而路透的市场份额则降到40%。可以说路透在财经资讯领域竞争力的大幅削弱是其财务困难的主要原因。这次出售Instinet的收入可以用于加大路透对财经资讯领域的投入,从而改善其现在的财务状况。

    其次,目前出让Instinet能卖个好价格。虽然Insti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证券交易市场,在电子交易市场上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但是其财务状况一直不好。在2004年公司开始出现盈利,在这个时机选择出售Instinet,路透可以获得一定的溢价。

    然而几乎与此同时,纽约交易所也做出了进军电子交易市场的决定。4月20日,纽交所正式宣布将收购芝加哥Archipelago电子交易公司,组成名为"纽约证交所集团公司"的新公司,并准备将其上市。Archipelago公司拥有包括期权等衍生产品在内的纳斯达克市场25%的交易业务,合并后纽交所的会员可以通过Archipelgo的电子系统交易这些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的股票。

    那么,在竞争激烈的交易所市场中,谁能够最终占据绝对优势呢?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