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18万元售出内地版权、超过40万元售出海外版权的首部“短信小说”《城外》现在已经被制造成了一部“真正的小说”。今年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城外》一书,这本仍然叫《城外》的小说除了全文刊载只有4200字的手机短信版《城外》,还附有作者千夫长在原著基础上扩写首次与读者见面的扩充版《城外》,这个2.5万字的版本是手机WAP、IVR(上网、语音)版本。此外,该书还悉数收录了作者访谈录和相关媒体的报道。
短信连载小说《城外》每一篇只有70个字(包括标点括号),共分60个章节,是专为手机短信定制,截止到目前为止,订阅《城外》的手机用户有80万之多。
谈到《城外》这部小说涉及的内容,千夫长说,这个故事最早来自于几年前流行网络小说的时候,自己也写了一部叫《爱你到虚无缥缈》,写到6万多字时,看到这种东西泛滥成灾,不想跟风,就停下来了。这次写手机短信小说,将它删减到5000多字,成了另一部浓缩的小说。千夫长说:“这不是一条被扒了皮剔了肉的鱼,而是另外一条鲜活的鱼。短信文学,不要大海的波涛,不赞美渔民和日出日落,直接展现鱼骨,直接逼近生命的真实。”
作为广东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千夫长在广东文学院的支持下将《城外》以竞标方式出售给电信机构,最终以18万元的高价卖出其内地版权。
据了解,短信小说在国外几年前已出现,像日本现在约有数万个短信小说运营网站,它们通常以连载的方式,每天传送一到两千字左右的小说章节给读者。读者群则以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主,目前日本短信小说族已达到200万人以上。
对于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千夫长表示非常看好。他说,网络文学曾让我们恐慌,它颠覆和摧毁了我们几千年的文学神圣殿里的一些秩序,短信文学可以说是信息时代里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延续的是网络文学那种平民化、通俗化的写作传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短信小说的创作当中,通过彼此发短信,交换信息、诉说情感、调侃幽默,在拇指的翩翩起舞中迸发创作激情,展示心灵景观。
千夫长承认,按当下小说的定义,很多短信作品并不一定是文学意义上的小说,但其中很多都具有小说的品质。文体出现了变化,小说的理念也一定会随着变化。千夫长说:“我是很功利的,我从文学的角度丈量到了短信小说是离钱最近的写作方式,在这个时代,手机已经成了我们身体不可分割的电子器官。”
而对于《城外》来讲,它的折腾实际上还远没有落幕,用千夫长的话说,“出书只是一个开始”,千夫长在运作的过程中为《城外》做出了“一鱼八吃”的商业规划,除了发短信、出小说,马上还有一个影画书问世,之后是出版图片集,拍手机电影,最后还打算把它写成钱锺书的《围城》那样的传统小说,甚至还要拍成传统的影视剧。“这就是我给自己设置的一个写作的圈套。”千夫长说。
对于《城外》从短信小说变成“真正的小说”,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在接受采访时说,《城外》之后,我们有可能将面临一种新的文学生态。《城外》真正的意义在于,它重新建构了一种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大多数文学读者而言,消费与审美有着同等重要的价值。这样一来,文学的边界扩展了,但文学的精神也可能变异了,这究竟是文学的幸还是不幸?现在作出结论显然还为时过早。不过,中国首部手机短信小说《城外》作为文学进入新的消费领域的经典个案,用一本书的篇幅来记述它的诞生、调查它的影响、阐释它的意义、分析它的前景,我以为,不仅有必要,而且还颇具研究价值。
而对于《城外》的张狂和对于手机小说的前景,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出不同的看法:所谓手机小说是电信运营商的一种新的推广模式和赢利模式,和文学没有关系,它不能产生新的文学价值,只能产生消费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