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信息时代,无奇不有。一种被当做文坛“黑马”的手机短信小说正在行销,据说,每篇70字,共4000多字,已开出18万的天价,有了买主。不知何故,眼下买卖双方还不便将其公开。看了这则新闻,令人好笑,也颇生疑窦。
一是寥寥几十字的信息,硬要往小说上说,似乎有些牵强。诚然,小说以寥寥数语状物写人、刻画情节,虽古已有之,也曾留下文坛佳话,但那是以文言删繁就简,炼意煅句,凝练出之,也不过只是谈资而已,而现在区区几十字就想成为有故事、造情境、写人物的小说,令人怀疑。作为语言艺术,小说的优长在于阅读,从中体味故事人物,从特有的氛围中,获得审美感受。如果仅是传达了某些信息,讲了个故事,还不如看新闻,读法制类的文摘为好。不能用信息传播的快捷,冲淡了人们对小说艺术的阅读感受。当然,小说并非高不可攀,定于一尊,总不是随意涂抹,任意为之就是艺术吧?
二是有人寻机开辟新的炒作市场。文化人在商品经济面前经受考验,面对市场冲击,有些人不能自持,容易被浮躁的市场所鼓噪,变着法子寻找卖点,进行炒作。手机短信是人们交往中受宠的方式,有人就利用这种快捷、普及的新交往方式,借各种名目,把什么东西都往艺术上说、文化上靠,这是近来一些新的炒作动向。艺术这东西,不是由叫卖所能达到的,也与自我鼓噪和标榜绝缘。
三是用一些模棱两可、以偏概全的话来证明自己的正确。现在,有人老爱说生活节奏加快,没几个人能静心读长篇小说。于是,快餐的、流行的、时尚的,应运而生。这个说法看似正确实则以偏概全,为我所用。读小说、读文学的人在减少是事实,但也不能就得出文学和艺术让位于快餐文化,逊于流行文化了。更不能就得出那非驴非马的黑马,横空出世了,大为流行了。无论对什么事,动辄用这种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等等论证一番,是一种想当然的思维模式,没有多大的说服力。没有时间、没有精力读小说,文学就失去了读者吗?这话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人说过,可是,不能证明文学从此就要变味,小说就要改弦易辙。事实并非如此。
小说作为一门艺术应当吸收新的文化元素,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兼收并蓄,对于发展小说艺术,不无好处,但是,小说不是新闻,也不是信息,不是几个段子,也不是随意打发的饰物,把一些流行的东西非要说成是艺术,恐怕不是一种严肃态度,更何况还有其他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