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署图书司在2003年进行了力度很大的辞书质量专项检查,2004年开展了教材教辅的质量专项检查,据李宝中透露,2005年总署将进行少儿读物的质量专项检查。少儿图书质量专项检查的具体启动时间,估计是今年5月份之后,检查结果将在年末揭晓。李宝中表示:“少儿图书质量专项检查,最重要的不在结果而在过程。这个过程能拉动少儿图书的质量提升,能拉动出版者出版观念的转变,要让全社会感觉到改善图书质量的问题刻不容缓。为什么今年选择少儿图书作为质量专项检查的重点?这涉及到未成年人的阅读问题,现在的文化经典被胡乱改编、被戏说的情况值得注意。我估计今年推出的少儿图书质量专项检查很可能要比前两年辞书、教材教辅质量专项检查所产生的社会反响还要大,这有助于少儿图书质量的规范和提升,也有助于拉动其他品种图书的质量。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图书的读者群很难界定,不好区分是否是少儿读物。但这不要紧,这不过是少数出版人的一种商业遮掩。这些出版人只看到市场利益的一面而忽略了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应负的责任。”“审读工作是总署日常管理中无处不在的具体工作。今年少儿图书质量专项检查的审读范围包括所有给少年儿童阅读的出版物。像最近媒体广泛批评的《Q版语文》,这个选题本身就是擦边球,属于出版市场的炒作,实际受害的是孩子,最终伤害了市场,也容易损害出版者自己。”
进行重点选题的审读把关,是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这体现在日常管理中,是提前介入也是提前服务,也就是宏观管理或者是图书出版行政管理前移。为了防止在敏感选题、重点选题上出现失误,新闻出版总署要加强图书内容的管理,这一点在西方发达国家,同样做得很到位。图书作为文化产品,有导向的问题,这与其他商品不同,一般的商品如果有质量问题可以回收,但出版物如果进入市场,出现了导向错误,影响是无法回收的。所以对敏感选题重点选题要加大监管的力度,总署提出了很重要的政策,叫做关口前移,严把关口。比如涉及到民族、宗教、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机密、党史军史等方面的图书选题要实行重大选题备案管理。图书质量问题不仅关乎一本书的命运,也关系到某个出版社声誉。图书质量不能保障,一切出版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谈起。图书质量问题应该是个宏观的概念,而不仅仅是针对编校本身。质量的第一要素是导向,包括政治导向和格调导向。然后要考虑其他要素,比如编校质量问题、印刷问题、装帧设计问题。
今年春节前总署会下发《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这是我国这些年来在前人行政管理经验的积累上出台的比较完备的针对性较强、能基本适应目前出版管理和出版需求的管理规定。这项规定出版社首先必须传达落实,管理部门要督促落实情况,要检查落实的程度,用规定来衡量出版物质量。
今年总署图书司的重要工作还包括:做好书号网上实名配发,这项工作现在处于改革阶段,这也是一项关口前移的重要措施,也是改革行政管理行为的一个尝试,总署从筹备、调研到具体运作已经进行了两年,现在到了可以试验的阶段;继续做好服务三农图书的出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图书出版;落实纪念世界反法西斯和我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70周年的图书出版;进一步繁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图书出版;进行第七届国家图书奖及其有关分支奖的评选工作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