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压缩光盘来势汹汹 引爆音像市场利益之争

一种名叫DVD压缩碟的光盘在市场上的出现,似乎恶魔般地把音像制品正版市场搅了个底朝天,然而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恶魔”呢? 

  来势汹汹的盗版DVD压缩碟搅乱了2004年全国音像市场的一泓春水,正版音像市场顿时像遭了雷暴一样萎靡了下来。

  面对音像制品市场盗版碟横行的局面,国内11家主要音像制品发行企业的老板匆忙上书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办反映情况。2004年11月4日,文化部下发《关于立即开展音像市场治理冬季行动严厉打击DVD压缩碟》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文化行政部门立即对辖区内音像批发、零售、出租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检查,积极协调、配合工商、公安、新闻出版、城管等部门,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减少DVD压缩碟流入市场。同日,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也表示将研究对策,确保正版音像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此前一天,文化部文化市场司音像电影处处长陈通在听取各方面的情况报告后明确表示,打击压缩DVD的力度将超过对盗版《英雄》和《十面埋伏》的打击力度,并连夜开会商议如何应对这一威胁全行业的事件,要拿出一切可以用的手段和方法,力争在短时间内将盗版压缩DVD的势头打下去。

  一场声势浩大的对DVD压缩碟的歼灭战就此展开。截至目前,广东省收缴了价值1540万元的DVD压缩碟180万余张;成都市查缴刻录碟和万能DVD压缩碟共计25万余张。

正版音像制品退无可退  事实上,早在2004年5月,DVD压缩光碟即在一些主要城市的电脑城开始亮相,但其画质不稳定,且对光驱构成较大伤害,并未即刻在市场上兴风作浪。进入7月,DVD压缩碟画质有了明显提高,并解决了至为关键的兼容难题——在任何DVD机上都可以播放,其惊人的市场诱惑力开始得到体现,自此侵入音像制品市场并迅速蔓延。10月,DVD压缩碟疯狂盗录新片新剧,电脑城原来做软件盗版的不法商贩也都“转行”做起了音像盗版。

  面对形式众多的盗版音像制品,音像发行企业之所以对DVD压缩光盘深恶痛绝,首先在于它所存储的节目容量大得惊人。

  记者从销售商处了解到,DVD压缩碟(又称万能DVD、HDVD)能同时容纳10集电视剧或8部电影。本刊记者现场注意到,央视刚刚热播的40集电视连续剧《沧海百年》只需4张DVD压缩碟就可完全收录,24集剧的《大染坊》则仅用2张,其他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也都只需4、5张碟。

  而消费者青睐这种光盘的主要原因却是它诱人的超低价。据了解,一套2碟装《中国式离婚》只需10~14元,与之相应的正版DVD则为200多元。巨大的价格差在市场上为DVD压缩碟缔造了一个极为火爆的市场。

  这种借助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压缩DVD碟大规模冲击音像市场,导致正版电影、电视剧音像制品的销售急剧下降,最终影响到优秀电视剧的生产。自8月份以来,音像公司与制片方的版权贸易已大量萎缩,音像公司不敢买版权,有的宁愿不要订金也不再购买新节目,同时经销商大量退货已造成音像发行商严重的库存积压,音像公司畅销品种的销售严重受阻。

  广东鹏龙音像公司曾经以540万元购买新片《白银谷》,但由于遭受DVD压缩碟对正版市场的冲击,以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该片现在进货大幅减少。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勇向《IT时代周刊》介绍说:“原来我们很看好中韩合拍的《飞天舞》,但而今眼下公司要慎重考虑了。以后一些中等投资规模的电视剧,根本就不敢买了。”广东飞仕音像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也介绍,飞仕公司目前也很少买片,因为买得越多就亏得越多。

  同时,《IT时代周刊》记者在广州电脑城注意到,压缩DVD碟片市场绝对是盗版唱主角,大规模冲击音像市场,导致正版电影、电视剧音像制品的销售急剧下降。从销量上看,压缩DVD碟片出现后,正版DVD碟片市场急剧萎缩,销量只有原来的1/5左右。一位卖了6年多音像制品的商贩告诉本刊记者:“很多人都是听说有这种碟片后慕名而来,这使得正版DVD受到冷落。”事实上,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关心碟片是否正版。

  在社会各界齐齐打压盗版DVD压缩碟的同时,音像行业并不敌视DVD压缩新技术。全国11家音像公司老板就在商讨对策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希望让压缩DVD这一高新技术产品合法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