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材市场的局面与前几年相比,看来没有太大的变化。只不过进入大学教材市场竞争的出版社是越来越多,看起来比以前混乱。大学教材与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相比,没有指定,没有强制,没有审核,似乎进入的门槛比较低,所以这种情况下,进入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大学教材的竞争似乎远远没有基础教育阶段教材竞争的激烈,进入者多少会有些收入,所以导致了角逐大学教材市场者的逐年增多。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大学教材市场上有竞争实力的,还是这几个老面孔。
比如我们人大社。这几年对营销活动的重视,使我们的教材销售还是逐年上涨,如我们的“进校园”活动,还有我们的教研服务网,包括和你们读书报合办的“教学研究”的版面,都是我们的阵地。另外,大学教材的销售还是要和品牌销售相结合。我们的很多教材都已经三版、四版了,所以,大学教材看起来门槛比较低,事实上,内在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分析一下目前大学教材市场上的进入者,高等教育出版社还是占有最大份额的,他们的顾及面广,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但是就文科教材而言,我们人大社还是做得比较细。尤其是在经管、法律、新闻、“两课”上,我们人大社还是有优势的;英语教材方面,北京的外研社、上海的外教社是做得相当好;计算机教材方面,大学社里就数清华大学出版社了;文科教材里,北大社、北师大社、复旦社还是做得相当不错的。要我预测一下以后的大学教材市场,我觉得不好预测。但是我认为,可能会有变化,但是大的格局不会有多大变化。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做大学教材,十几年了,大学教材市场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这其中有历史原因,也和各个出版社倚赖的学校资源有关。学校的资源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建立的,也很难复制。这可能是导致大学教材市场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
当然,大学教材这块,也有市场竞争还不充分、品牌社还未出现的市场空当,比如说,高职高专教材。目前,除了教育部指定的教材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之外,还没有明显的领军人物。但其中也有原因。很多这类的学校都是直接从中专、技校晋级上来的,但培养学生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还不明确,究竟实用型教材怎么做,大家还在探讨,我们也还没有摸出特色来,发行也碰到一定的问题。所以,怎么样让教材更适合老师和学生,大家都在摸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