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在新西兰采访时发现,花上300万元人民币,就可以收购一个20公顷左右的奇异果果园,连续收成30年以上,每年可轻轻松松净收入60万元。
一门生意,不用太吃苦,一年可以稳稳获得20%的净收益,这肯定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如果这门生意的工作环境是这样的: 晒晒太阳,吹吹海风,日常工作不超过5小时,一年工作不超过6个月,主要工作就是到绿地中走走,这是不是一门近乎完美的生意? 今年5月,记者去这个“阳光国度”进行了采访,真的就发现了这样一门“完美生意”。只要投资人民币300万元左右,在新西兰买一片20公顷左右的奇异果园,既可以成为一个坐拥大片果园的农场主,又可以有大量的现金流进账。 回国后,和一位身价过亿元的温州朋友说起此事,他竟真的准备起程立刻去考察,用他的话说: “那就是陆家嘴一套公寓的价钱,居然可以在新西兰派这么大用,还不用费心思跟各种关系打交道陪喝酒,真是合算。”
美丽淳朴的阳光国度 飞机到达奥克兰国际机场的时候,我们一行人正被4个小时的时差和14个小时的飞行折磨,然而出机场的一大片阳光立刻令精神一振,不愧是著名的“阳光国度”,尽管按照南半球的时间,近六月已经是初冬,可天空依然如此纯净亮堂。海风扑面,就一个字:爽! 新西兰给人的第二个直感是干净,干净到了没有垃圾桶的地步,我在新西兰呆了将近一个星期,居然没有见过垃圾桶,当然更没见过地上有被乱抛的垃圾,当地人都习惯把自己的垃圾带回家处理。住的地方附近有温泉,每天光脚走过去往水里一跳,脚底一直是干净的。 第三个印象是大,什么都大。汽车送我们去另一个城市,中途在一个路边饭馆吃饭,小饭馆后门是一片草地,居然有人摆开高尔夫装备练推杆,这样的草地后来被证明是随处都有,一派“地广人稀”的景象。更大的地界当然是农场,这是重头戏,留到后面再说。 很多人对新西兰的了解开始于三部《魔戒》,里面所有如梦如幻的景色都是在新西兰拍摄,可惜那是在新西兰的“南岛”拍摄的,但此时已是冬天,而且路途遥远,我们一行的活动便主要在“北岛”进行。 今年是新西兰奇异果产业100周年庆典,而新西兰的奇异果的主要产地便是在北岛的一个名叫陶然家(Tauranga)的地方。这是一个海湾城市,随处可见来冲浪和野营的人,这里同时是一个拥有地底火山和温泉的地方,而遥远年代形成的火山灰正是奇异果最好的养料。
从“中国鹅莓”到“KIWI” 现在在上海的大超市里,很多新西兰进口的佳沛奇异果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而我今天介绍的这门生意的主角也正是奇异果。 它和国产的“猕猴桃”其实是一种东西,但是因为种植的环境不同以及种子改良的原因,口味和营养有了较大的不同。新西兰人更开发出一种“金果”,果肉是明黄色,口味和营养更胜绿色奇异果,当然经济价值也更高。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西兰政府把所有的奇异果对海外的销售全部集中起来,让新西兰ZESPRI佳沛奇异果国际行销公司统一挂牌负责,也就此促成了新西兰第三大出口额的产品。于是,当然要到这个公司去参观一下,有意思的是,这个新西兰大公司的总部,居然只是一栋平房,连2楼都没有,房屋中的装修充满着两种颜色: 果绿色和明黄色。 佳沛公司的资料告诉我,虽然新西兰培育出世界上最好的奇异果,但最早的奇异果种源却是来自中国。最早的文献记载大约可以追溯到2000年之前,唐朝时期(公元618~907年),当时的人称之为鹅莓,或是猕猴桃,并没有奇异果这样的名称。 我看到一封20世纪60年代英国女王写给新西兰政府的信中提到:“你们送来的中国鹅莓十分美味。”这里用的英文单词正是“Chinese gooseberry”。 1904年,新西兰的一位女校长伊莎贝尔来中国旅游,拜访了她在湖北宜昌传教的教师姊姊,并因此把中国的“鹅莓”——“弥猴桃”种子长途跋涉带回了新西兰。回新西兰后,伊莎贝尔将种子转送给当地的果树专家,之后辗转到了当地知名的园艺专家亚历山大手中,培植出新西兰第一株奇异果树。 看似随意带了点种子回新西兰种植,但偶然之中却包含着必然,当时有不少英国、法国的园艺家也曾带种子回国种植,均不见成功,惟独在新西兰一种就活,一活就结果,并且迅速成为风靡世界的“奇异果”,这实在是因为当地的气候和水土条件太适宜种植奇异果了。 1952年,新西兰开始将这美味的水果外销到世界各地,他们用新西兰国鸟“奇异鸟”(KIWI BIRD)命名了这种水果(KIWI FRUIT)。1997年,为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加深对新西兰奇异果的印象,果农们推出了“ZESPRITM”(佳沛)作为品牌名称,由佳沛国际负责新西兰奇异果全球的行销。 如今,佳沛新西兰奇异果行销全世界70个国家,每年生产将近6000万箱的奇异果,占全世界总产量的28%,每年5月到8月,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家里,都可以品尝到这种“阳光水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