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于从自己狭隘的角度去看待理论的价值,将它们归类于不同的专业领域,但实际上任何一个成功的理论都像美丽的艺术品那样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如本书作者提到的日心说、进化论,还有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等,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知识和理论,而且会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给人以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往往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地“腐蚀”旧观念,催化新思想。
周:混沌理论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本质上无限丰富和复杂的世界,这本书又用它谈论了许多文化现象,如对控制及完美观念的批判等,什么是让你印象最深的?
陈:现代人的创造力实在快要被控制与完美的文化氛围窒息了,打开一个缺口需要巨大的爆破力,有时走向极端与矫枉过正也应该得到欢迎。在所有论述中,我对那些关于混沌与创造性关系的论述印象最深。许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智能劳动及其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而智能劳动的特点就是创新,然而创新的微观机制至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阐述。我寄希望于混沌。
周:书中有一章专门谈蝴蝶的力量,无力者的力量,同时“亚马逊河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恐怕也是关于混沌理论最广为传播的一条谚语,怎么理解“混沌通过蝴蝶的力量来控制一切”?
陈:在证明微不足道的蝴蝶翅膀扇动变成巨大的风暴的可能性时,混沌理论展现了自己的力量,冲破了传统思维的障碍,也从而引起人们的赞赏与欢呼,但我以为这还远远不够。要害的问题是以多大的概率发生、如何发生以及发生的条件、范围和机制。记得一次会上有位年轻姑娘要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混沌,我当时回答她说:混沌是一种“表观上”混乱无序,而实际上具有深层次规律性的特殊运动形态,它的特点是对初始条件十分敏感,即通常所说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蝴蝶效应也可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吧。
周:这部书在几个重要的地方谈到了《周易》,赞美来自易学的永恒智慧,混沌理论与《周易》是不是可以划等号呢?
刘:我不想贬低易学的博大精深,但是想强调易学与非线性科学是极其不同类型的东西,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也仅仅是抽象的、外在的相似。浑沌是现代科学阐发的少有的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影响力将长期持续,但是不读非线性动力学文献是无法领略其奥妙的,因此我也担心,如果读者没有数理科学的准备,是否能够读透,以及是否会曲解这样的著作。浪漫的书写和阅读给人以清新、轻松的感觉,但浪漫也会放逐理性、隐藏历史的细节和知性的张力。
陈:混沌是一本值得和需要反复细读的书,而且是一本充满警示意义的书。但是,越是好书越要注意其边界,启示的意义在于启发思维,展示方向,但如果把科学当成教条,把隐喻当成命令那就真是吃了毒药。
周:今天我们就先谈到这里吧,希望就像混沌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一样,我们以后还能有这样开放的、没有结束的谈话。
陈:欢迎以后笔谈,面谈。在经济亢进、务实成风的今天,“坐而论道”已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