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老人救不了德国书业

现如今在德国,圣诞节的宗教意味日渐淡漠,而商业气息却越来越浓,这或许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按照德国人的习惯,广义的圣诞节从平安夜前的四周就开始计算了。而也正是从此时起,商家们的促销活动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书商们当然也不会例外,书店把最醒目的位置让给了圣诞专柜,有的书店甚至将书摊摆在了门口以招揽顾客,其中当然不乏特价商品。即使是在阅读蔚然成风,读者阅读习惯相对稳定的德国,圣诞节仍然是一年中图书销售最旺的季节,这一段时间的销售额通常占年销售额的五分之一。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图书是德国人之间最喜爱的相互馈赠的礼品之一,同样苦于书价上涨过快的德国读者通常在圣诞前夕也会为自己的家人亲友慷慨解囊,而且别忘了,这时购买的往往是昂贵的精装本,价格通常是平装本的两倍。这样的商机岂有错过之理? 

    迄今为止的图书销售让书商们颇为沮丧。去年受经济低靡、物价上涨的影响,德国圣诞图书的销售额比往年缩水不少,书商们苦不堪言。今年秋季的书市也令人心寒,10月份的图书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9%。而据最新统计数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节前第三周、第四周(Erste Aventswoche)的销售业绩只上升了不到两个百分点。只是周六的营业额增幅较大,这还应该归功于德国今年出台的延长周末营业时间的法案。这预示着德国书市难以在年底走出低谷。 

    今年圣诞节前的书市呈现出几大特点: 

    一、冷热不均。

    最大的赢家是文艺类作品,与此同时,由名家朗读的文学作品的音像制品也销售看好。而非虚构类作品却显示出明显的颓势。这或许是因为在今年纪实作品中,关于伊战和恐怖主义以及其他严肃主题的书籍占了相当比重,这和圣诞节温馨浪漫气氛不甚合拍,失宠也就再所难免了。 

    二、价格战激烈。

    与往年相比,价廉的平装书的销售增加,而精装书的销售明显减少。由于近年图书销售疲软,图书积压严重。出版社借圣诞节清仓,许多平常价高和寡的图书此时也加入了甩卖的行列,其中不乏精品图书。由于德国一般的书店和古旧书店分工明确,所以这实际上是两个阵营之间的竞争。 

    三、销售渠道丰富。

    图书销售向来是书店的事,而今年德国的几家大型连锁廉价超市也卖起了书,甩卖正是他们的惯用伎俩,这无疑加剧了价格的竞争。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书商们不寒而栗,惊呼“海盗来了”。 

    四、网上销售比重增大。

    与传统书店日渐门庭冷落相比,网上图书销售额年年攀升。据德国零售商联合会(HDE)的统计,在德国人用于购买圣诞礼物的80亿欧元支出中,有24亿的销售额进入了网络和邮购销售公司的账户里。 

    更令人忧心忡忡的是统计中显示的另一项数据,光顾书店的读者量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三个百分点,那么症结何在呢?民意调查显示,书价过高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然而书商们也是满腹苦水,抱怨图书受其他媒体冲击太大,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加之经济萧条,读者不肯掏腰包买书,印数减少,涨价是情理之中的事。怎样才能走出这一怪圈呢,这或许是摆在全世界书业人员面前的一个共同难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