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在土耳其驻华大使馆举行的《托普卡比宫的中国瑰宝》一书首发式上,记者获悉,在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宫博物馆现存一万多件中国瓷器藏品,这些藏品既是世界上品质最佳、数量最庞大的收藏之一,也是中国境外惟一深具历史意义的巨藏。新出版的《托普卡比宫的中国瑰宝》一书展示了托普卡比皇宫所藏全部40件元青花瓷器。
瓷器多是从中国外销而来 已成土耳其“国宝”被秘藏 这批中国瓷器藏品共有1万多件,年代涵盖元、明、清三朝,几乎全是中国南方两大窑场——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生产的。六百多年来中国外销西亚的各类瓷器,差不多都可以在藏品中找到代表作。
现存其他国家的中国文物,多是经战争、抢掠或走私等途径获得的。而托普卡比皇宫博物馆中的中国宝藏,则是土、中两国千百年来和平友好通商的结果。
土耳其所藏的中国早期青花瓷由于造型、纹饰的独特丰富及在国际陶瓷研究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人们视为无价之宝,已被土耳其政府确定为“国宝”,且大部分被秘藏,不做陈列展示。
中国专家50年后得以相见 百年悬案得以解决 自上世纪50年代初,在美国学者波普博士的专著中出现的一条消息震惊世界文博界:“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旧皇宫托普卡比皇宫博物馆,秘藏着数千件的中国瓷器中,竟然有上百件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元、明时代的青花瓷精品。”波普博士以及后来英国、日本专家相继出版了相关著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对这批稀世之珍最有发言权的中国专家、学者却始终无缘与之相见。
在土耳其三任驻华大使的努力下及随着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增进,2001年3月28日至4月7日,土耳其方面破例允许中国专家进入其“国宝”库房,亲手抚摸、研究、拍摄中国青花瓷。中国专家还对土耳其古代仿制中国青花瓷的遗址进行了考察研究。
考察团团长、上海博物馆馆长汪庆正先生动情地说:“太不容易了,1990年我来过一次,他们的馆长连见都没有见到,更别说研究了,只能在展厅中拍张照片。”
此次考察对中国早期青花瓷产生、发展、原料、造型、用途以及在国外的地位等都有重大的新发现。其中,最重大的发现是可谓“百年悬案”的中国早期青花瓷青花用料——“苏麻离青”产地问题得到了解决,文物专家蒋奇栖女士确定其产地是伊拉克的索马拉。
考察完毕后,中国专家立即投入到紧张的论文写作、资料核实当中,第一部土耳其所藏全部40件元青花的专集已正式出版发行。
另据了解,目前双方正在为这些稀世之宝能来中国展览做着积极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