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育的人都不会忘记,两年前的两本超越畅销书《卡尔·威特的教育》与《哈佛女孩刘亦婷》。这两本书的发行量都已超过了100万册,它们也被家长、教师视为教育经典。小卡尔·威特从小即通五国语言,九岁进大学,十四岁获哲学博士学位,十六岁获法学博士并任柏林大学教授。而哈佛女孩刘亦婷更成了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教育子女的楷模。这两本书都详细介绍了两位小传主从其母怀孕到呀呀学语,以及随后的智力开发的经历,都在尽力为殚精竭虑的父母开出一付子女速成的处方。
相比之下,凌志军先生在《成长》中所谈及的“微软小子”则给人以另类英才的感觉。《成长》中的主人翁是30位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柱梁。该书可以说是这帮性格各异、成就非凡的微软小子的成长报告。读者不难发现,“微软小子”的成长有许多共同点:(1)他们的成长与优越的家庭背景没有任何关系。(2)严格的家庭教育与宽松的家庭教育都能使孩子成才,当然,这些微软小子无一例外希望有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3)考试的“第一名”与后来的成就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在学生时期他们更多地处在第三到第十名的位置上。他们的座右铭是“不必在意名次”。(4)80%的人在中学和大学时期拥有广泛的兴趣,而不只是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他们用在背课本和做习题上的时间,大大低于同学中的平均值。(5)他们并没具有超越常人的智商,事实是,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情商都显示出比智商更重要。他们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拥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6)他们全都在关键的时候遇到了优秀的老师,而这些老师之所以让他们难以忘怀,奥秘全在课堂之外。例如:教他们如何做人,教他们如何学习,告诉他们朝哪个方向发展。
作者还将“微软小子”称为E学生,即他们具有高情商(EQ),将学习视为乐趣(Enjoy),追求卓越(Excellence)。这显然与传统应试教育只注重开发学生智力,而忽视开发学生情商相悖。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与工作中,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的两倍。在学习中高情商表现为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在工作中高情商则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与人际关系上。“微软小子”或“E学生”无疑都具有高情商,这也是他们在学习以及在之后的工作中取得卓越成就的主要原因。
现在,人们提及“微软”,都会联想到“财富”与“智慧”,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同时也是当今世界最聪明、最智慧的人,而在“微软”工作的人,一般也都具备这两种特点,我想这也是每一个家长期望子女所成为的楷模。
如果说《成长》与《卡尔·威特的教育》、《哈佛女孩刘亦婷》还有什么差别的话,那就是后者主要是为家长写的,而前者中的精彩故事,不仅家长、教师会从中会获得启示,学生更会从中发现学习的动力与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