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神五”书籍迅速面世 详细披露鲜为人知的细节

《放飞神舟》厚积薄发    出炉书:《放飞神舟》

    特点:真实记录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风雨历程,将从零开始的中国航天工程绝密历程一步步揭开。采访对象:《中国航天报》总编石磊、新闻部主任冯春萍、主任记者周武

    出书历程──积累半生成书只一月

    《中国航天报》的总编石磊常说自己有两重身份,一个是记者,一个是航天人。

    石磊、冯春萍、胡群芳,都是在航天领域工作十年以上的老记者,到发射场采访不下十几次,和很多总指挥、总设计师都成了好朋友。周武原来是《中国航天》杂志的主编,一直在跟踪国内外的航天动态,还采访过许多宇航员。

    尽管如此,遇到某些重大航天事件,他们还是经常被排除在外。每当这时,石磊总要想方设法让记者下到一线采访,办法是提前出击,赶在基地戒严之前,或者干脆穿上工作服,到发射队去当队员。

    戒备森严的航天部队有点“六亲不认”。石磊还记得有一年冬天,她随队外出采访时,别人穿的都是军大衣,她穿了一件红色的羽绒服,结果“被战士像老鹰抓小鸡般地抓了出来”。

    而对专业的了解也是采访必备的素质,十年前,冯春萍曾数遍追问某位负责人三角翼(在火箭上起平衡作用)的用途,令其不厌其烦。但十年后的今天,每当听到有记者向总设计师提问“你有什么感想”“请介绍一下本次发射”之类很幼稚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相视而笑。

    “这次去‘神五’回收地,某些中央级新闻单位的记者都是听我们聊天,然后跟着我们去采访的。”冯春萍自豪地说。

    石磊说:“当‘神舟’最辉煌的一刻,也是我们多年积累迸发的一刻,素材都是现成的,所以下笔很快,《放飞神舟》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

    《放飞神舟》策划于今年8月,9月底石磊便拿出了书稿。

内幕:美国人怀疑自己是听错了    在10月17日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谢名苞说,到现在为止,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开展十多年,使用资金约为180亿元人民币。其中80亿元投入到地面设施,用在火箭和飞船上的资金不到100亿元。这次“神舟”五号发射是载人飞行,但直接消耗也不到10亿元人民币,我国共组织了5次“神舟”飞船发射,前4次每次直接消耗大约为8亿元人民币。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一次国际宇航联大会上,当我国代表表示中国的载人航天真正花在火箭上的可能100个亿都不到时,美国人十分惊讶,张大了嘴回不过味来,说你们不是骗我们的吧,你们是不是把美元翻译成人民币了,我们的翻译清楚地告诉他,就是人—民—币。

女队员支持二号翟志刚    翟志刚一直被列为二号候选人,他特别受女性青睐。三个人到基地去训练,其中的翟志刚一米七二,而且特别帅,有明星做派,得到了好多女性的青睐,后来我们老总开会的时候就讲,我们医院及发射队的所有女队员一致呼吁让翟志刚上,请领导给予考虑,回收回来后有领导开玩笑说,当初所有女的都要投翟志刚的票,你看,杨利伟不也挺好的吗!

《中国航天员飞天纪实》女作者去过俄罗斯加加林宇航中心
    出炉书:《中国航天员飞天纪实》

    特点:准确细致地纪录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从动议、规划到研制、发射的完整过程,揭开中国第一代航天员训练、生活的原貌,实录了中国航天员漂亮的航天服、色鲜味美的航天食品、神秘的“红楼”住所,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的多彩人生经历和飞天过程。

    采访对象:左赛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女新闻官)

    1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女新闻官左赛春推出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航天员飞天纪实》,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与读者见面。而此前,对“神舟”载人飞船的试验研究和中国航天员从选拔到飞天的过程,一直是一个与最高秘密等同的报道禁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与运载火箭两大系统的研制任务,该公司年轻的女新闻官左赛春记者出身,曾因报道”神舟“飞船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她介绍说,该书收录了大量独家掌握的第一手史料和五十余幅彩色、黑白图片。身处新闻事件策划和实施的最前沿,为她创作该书提供了任何其他传媒人所不能具有的舞台和独家视点。

    为使作品真实可信,左赛春曾专程到俄罗斯加加林宇航中心考察采访,获得了很多第一手资料。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