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的捉刀手

  6月9日,一大早,已有千余名读者在纽约市中心第五大道的一家巴诺书店外排起等候的长龙。书店要上午11点才会开门纳客,但等候者中有400人头天夜里就来此蹲守。书店为此抽调专人维持秩序,加上协防的警察,其浩大声势不亚于一场摇滚音乐会。 

  人群发出一阵欢呼,响彻整条街道。前美国第一夫人、现任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着一身黄色套装,在摄像机、照相机和长臂话筒的丛林中驾到。当天,她关于白宫岁月的回忆录《生活史》Living History,一译《现实的历史》,就在这一片喧嚣鼓噪之声中正式上市销售。 

  队伍里有位老太太,是来为自己4岁的孙子讨希拉里签名的,她说:“等他10岁那年,就可以拥有一本总统签名的书了。” 

  《生活史》的首版印数高达100万册,创下了近年来非小说类图书首版的最高印数,《今日美国》认为,《生活史》的出版可望成为“今年出版界和政坛的头号大事之一”。 

  这些天来,由这本书而起,媒体连篇累牍,大谈特谈希拉里在莱温斯基事件中所受到的伤害,以及她在2008年当选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的可能性,但另一个问题似乎少有人提及——到底谁才是希拉里自传的真正作者。 

  美国名人雇请“影子写手”(ghostwriter)捉刀代笔出书,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明星、政客多好此道。倘有某位名人站出来说,自己“亲自”写了某本书,那倒住往成为可以好好报道一番的新闻。 

  很多名人的自传就是这么完成的,就捉刀者而言,多数并非文坛新秀或无名小安,大作家大写手多的是。捉刀合同通常订得很苛刻,比如封面不上代笔者的名字,或是上了也只是搁在角落里的一行小字;再比如名人拿的稿费动辙数百万,自己可能连个零头也拿不到;再比如,写什么和怎么写都得听传主本人的,人家现在是东家嘛。 

  希拉里上次宣称她“亲自”写书,还是1996年出版的《集全村之力》It Takes a Village,对该书的影子写手——女作家芭芭拉·费曼Barbara Feinman,希拉里连在前言里提一句“谢谢你的协助”这样的话都没有。费曼因此感到不满,想要发难,但争执以她又收到一张12万美元的支票而告结束。

  希拉里在合作著书方面的名声并不是太好,她以前三本书的合作者都多多少少出了些问题。除费曼女士之外,《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的撰稿人琳达·库曼,以及最近一本《白宫请柬》的合作者切莉·莫塞都曾对希拉里的薄情颇有微辞。 

  至于这本新书《生活史》,按照专揭名人短处的个人新闻网站“德拉吉报道”www.drudgereport.com——当年克林顿与莱温斯基有染的报道便是由这家网站率先揭出的说法,希拉里背后的影子写手不会少于三人。而且其中少不了希拉里多年的助手和密友、前《华盛顿邮报》记者丽莎·穆斯卡蒂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