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8月20日,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简称同盟会。由孙中山倡导,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及中国留日学生,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策划长沙起义败露,迫使很多革命志士流亡到日本。他们深感各革命团体的分散活动不利于革命运动的展开。1905年7月,孙中山从欧洲来到日本,受到各革命团体、革命留学生和爱国华侨的热烈欢迎。在孙中山以及黄兴的倡导下,决定将兴中会与华兴会联合。又在光复会、科学补习所中多数人的赞同下,召开了筹组革命政党的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接受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革命宗旨。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有国内17省的代表100多人出席。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会议以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黄兴担任执行部庶务,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同盟会总部设在东京,下设国内上海、重庆、香港、烟台、汉口五个支部,海外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同盟会的会员主要来自于农、工、商各界,以中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居多。同盟会成立后发展很快,不到一年会员便扩展到一万人以上。正如孙中山所说:“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里,其进度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同年11月,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在东京创刊。孙中山在发刊词中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完整纲领,鲜明地揭起了三民主义的旗帜,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斗争是一场争取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革命。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称赞孙中山的思想是“真正伟大的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 此后,同盟会以《民报》为阵地,与君主立宪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就要不要革命,要不要民主共和制度,要不要改革土地制度等问题驳倒了立宪派,宣传了革命主张,使许多知识分子摆脱了改良主义的影响,站到了革命立场上来。 1911年11月,同盟会总部由日本东京迁往上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又迁至南京。1921年8月,改组国民党。 主打推荐 《同盟会的革命理论》,朱宏源/著,台北,民国74年(1985)。 《同盟会与萍浏醴起义》,饶怀民/著,长沙:岳麓书社,1994.8。 《同盟会在山东》,马庚存/著,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8。 《同盟会成立前的孙中山》,陈锡祺/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深入读本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觉醒》,林家有/著,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社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孙中山》,凯风、依群/著,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林家有/著,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美)史扶邻/著,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东方巨人孙中山》,广宇/主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延伸读本 《继承与超越:毛泽东与孙中山比较研究》,陈金龙/著,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孙中山与现代文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编,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王凌云/编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孙中山研究文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孙中山:愈挫愈奋的伟大先行者》,张磊/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论集》,陈锡祺/著,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7。 《孙中山研究》,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主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10。 《孙中山研究论文集:1949~1984》,吴玉章等/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孙中山全集》,孙中山/著,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