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珠蕴贝,新颖独到──读《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志》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根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报请中央领导同志批准的科研规划,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志》(以下简称《图志》)。这部《图志》按党史分期编为三册,70余万字,辑录图片1000余幅。该书集众多党史读物的优长,无论是在谋篇布局,还是在材料的选用上,均独具匠心,别具一格,因此备受学术界瞩目。含英咀华,笔者认为它有以下特点。
    一是最新的党史研究成果,深入挖掘的第一手资料,使本书权威可信。首先对党早期历史上某些问题的评述、党的人物评价等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有了新的突破,更加符合历史实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在谈到党成立时提到,在上海建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组织和联络作用”,从而突出了上海在建党时的作用,进而突出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过去叫“共产主义小组”是不确的)的书记陈独秀在建党其间所起的关键作用。又如《图志》中所讲建党时期“大革命初期和中期,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因而取得很大胜利”。陈独秀是党的五届中央的首要领导人,除共产国际的指导外,这当然是与他的领导有关的。书中特别肯定了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等功绩。同时,对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错误,《党史图志》也明确指出:“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由于共产国际作出了许多错误的指示,出了一些错误的主意,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还难以摆脱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因而酿成了陈独秀的右倾决策上的错误。现在看来,这样讲也是符合实际的。
    关于“西路军”问题,“文革”前只能说“西路军的失败,是张国焘路线的产物”或说“宣告了张国焘路线的破产”。“文革”后,“西路军”问题又作为党史研究的一个“禁区”,有的同志发表有关问题的文章,曾受到严厉的批评。《党史图志》作了明确的评述(P125、190),并指出它是受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之命行动的。它“浴血奋战四个月,歼敌两万余人”,是悲壮而惨烈的。这种尊重历史,还历史本来面目的文本,不仅读起来令人信服,更体现了它的重要学术价值。其次,采用了许多近年来新发现或新征集的党史文献和资料。如“邓颖超回忆觉悟社”等材料在党史书上第一次使用,这些珍贵的资料更增加了本书权威性、可信性。第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展示和恰到好处地运用,使本书更具说服力。如,辑录的1000余幅图片中许多都是弥足珍贵的一手资料,包括人物照片、文献原件、当时重要报刊杂志以及一些实物图片等等,反映了党发展的方方面面。当看到香港海员、市民欢庆罢工胜利的宏大场面时,形象地感受到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伟大力量和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坚决、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而公私合营后的永安公司门前热闹非凡的景象更为生动地说明当时公私合营的巨大成果。
    二是全新的编撰体例,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党八十年的光辉历程,增强了本书的科学性和可读性。在编辑体例上,打破了格式化辅述和大段引证的格局,代之以明白晓畅的二元结构,给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一元是以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为文字底本,图随文走,对《简史》中涉及的重要内容配置图片。另一元是“见证与文献”,采用类似本末体的方式编排,对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文献,列条目予以介绍和评选,并配以图片。“见证与文献”部分还附有同时段的大事年表。这种图文并茂的编辑方式,使系统、完整的党史文本与形象、具体的文献资料相结合,更加客观地、科学地介绍中国共产党80年光辉历史;同时又使理性思考与感观认识相结合,丰富了全书的视觉感受,再加上当事人的回忆或文献档案、图片等权威史料又将这80年历史的精彩华章展示出来,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这些对读者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大有裨益。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