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先生回忆十几岁时学手艺的情景,呵呵笑着说是老师领进门,自己“偷”本领:“以前的老师傅对这种手艺很保留,不大会手把手教,所以学本领要靠自己仔细观察,'偷偷学'。那时候我每天帮师傅打下手,回到家以后自己再一遍一遍的试,积累经验,慢慢地才开始悟出其中的窍门来。”经过3年多的苦心钻研,于先生掌握了精湛的技术,开始为别人裱画。不过于先生说现在如果认真学,两个月就可开裱画店了。 于老先生称现在市场化运作的裱画产品为“行货”:“大多数顾客是外行,他们只要求美观,价格便宜就可以,不需要很精良的制作。” 行货的制作费一般在30~80元,熟练工可以同时为几张作品拓画芯,上浆糊,而且可以省略掉很多工序,比如原本上挺板需要个把礼拜,现在两天功夫就好了。这样做出来的立轴虽然不够精细,但足以满足顾客的要求了。一个快手平均每天可以制作3~5幅立轴。这样算来,月收入5000~6000元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也有需要精裱的作品,一张画需要裱3天左右,那么手工费应该在200元以上。另外还要看原料要求,绫绢等材料价格相当贵,而一般的人造丝只需10元/尺。也有人出大价钱裱大师名作,这就需要更加精良的工艺了。 老先生很感慨地说:“其实,裱画的高级工艺很讲究,还分很多流派,我学的是扬州流派俗称'扬帮',另外还有比如苏州流派的'苏帮',这些高级手艺现在很少用到,老师傅舍不得传,也没人学,都快要流失了。” 于老先生说:“裱画行业的市场应该越来越大,绝对有钱可赚。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中国的传统书画装饰房间,也有很多家长送孩子学国画,把孩子的作品裱起来做纪念,所以市场需求应该较大。但也有一个问题,会裱画的人不多,教裱画的地方更少,可能会学艺无门,要学精学好就更难了。”于老先生推测现在的一些文化宫、艺校和书画社可能还会有裱画班,可以去那里打探一下。 两个月可以学会裱画的基本程序,但这是最低要求,因为裱画不只会裱就可以,还有很多学问,比如对绘画原料的鉴定,对名家作品的鉴定,否则就会有风险。于老先生一位朋友的弟弟开了裱画店,一次对客户送来的画上手就裱,结果墨汁化开了,赔偿了5000元。为此,于老先生提供了一个既节省时间又避风险的方法,请一位裱画“老法师”当顾问,遇到问题时请老师鉴定,这样就知道画是否是真品,绘画原料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是否会变色或者化开),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裱画,就不会出什么岔子了。 在过去,顾客大多为了赠送或者收藏而裱画,对技术要求相当高,工序也复杂,再加上做学徒“边工边读”需要很多时间,如果自己不用心,就算学上十年也只能为师傅“捣捣浆糊”。而现在,裱画大多为了装饰,只要美观就可以,技术要求更加市场化。如果有老师愿意“倾囊相授”,用两个月时间学习基本的裱画过程,应该足够了。 于先生说:“开裱画店不需要什么资金投入,完完全全是靠手艺吃饭。一张红漆大桌子和几块木质挺板,外加各种裱画材料和工具,总共花费不超过1000元,当然这个费用不包括房屋租金在内。店面不需要是沿街的旺铺,十几平方米就可以将就了,大一些当然更好,但是最重要的是交通方便,容易找。在家里辟出一间屋子来也可以,这样租金也省掉了。”
技能之三:名车维修 年轻的陈达对修车这一行很有自己的主见。他认为,“现在的汽车维修,尤其是诸如'宝马'、'奔驰'类的高档车,并不是只凭经验就可以将车摆弄好的”。陈达举例说,如今新一代的宝马车,光是车上的电脑设备就有70多个,如果不掌握一点IT可能会无从下手;另外,现在的高档车上都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对此一窍不通的话,你也只能干瞪眼。最重要的是,进口高档车的说明书都是英文,而且上面一个接一个的专业名词,连通过英语六级的记者也不太看得懂,这当然难煞以前从未学过英语的汽修老法师们。 陈达说,他为了掌握这些英语单词,曾经用了两年时间天天翻字典,自学专业英语,如今终于能够不借用任何工具书看懂说明书了。“这也许就是年轻的好处,至少记东西比较快。”显然陈达还在为记者认为其年龄小而“耿耿于怀”。 据了解,与“品牌至上”的上海汽车市场相比,汽车修理行业显得参差不齐,大量企业“上不了台面”。在上海5300多户维修企业中,品牌特约维修店只有200多家,一类、二类企业总数不足1/3。维修和检测设备缺乏、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业内人士说,目前维修人员中“换件工”多,“修理工”少,即大多数的维修人员还只停留在检测和更换零部件的水平,不少人只懂机械原理,不懂电路维修;可供使用的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少得可怜,多数情况下,仅凭经验“拍脑袋”修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