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歌手与一个时代

  60、70年代曾经多么喧闹,多少人曾经雄辩滔滔,但如今,我们固执地沉默。跨过世纪的门槛,80年代也似乎成了遥远的往昔。在这个新的世纪,我们从未象现在这样理性,这样目标明确,赚钱吧,成功吧,每一个人都在内心歇斯底里地呼喊。这是一个记忆快速消失的年代,一个用感官来思考世界的时代。人们不再期待歌曲承载深邃的理念,只追逐视听之娱、纯感官的享受。但是,对于成长于80年代的一代,罗大佑的歌已经缓缓渗透进了灵魂,甚至渐渐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只要还有记忆,如何能够忘记那个时代的歌谣与文字!罗大佑或许已老,但他的歌是永恒的。
    在本书第123页,罗大佑这样结束他的追忆:“现在这个变老的过程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长大的过程,只要我待在一个有能量的地方,我就会继续成长,那种感觉,就像不断地回到童年一样……”
    逝者如斯,童年如歌。时间驱赶我们走向衰老,而对时间的意识,促使我们成长。   
    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清醒意识到,对于我来说,最美的事物就是童年。那里没有麦当劳,没有广阔的广场,没有令人胆战心惊的电梯,没有一封来自远方的贴着精美邮票的信笺,甚至没有沉甸甸的书包,我在饥饿中度过我的童年。但是,那些石英质般宁静的星光,撒满露珠的隐秘的小径,那些漫天而来的大风与落叶,秋夜里大雁情人般呼唤的哀鸣,在墙壁上偷偷写下的女同桌的名字……星星依然闪烁,大雁还在南翔,当年的伙伴都已长大成人或者死去,他们四散开去寻找着各自的生命河床如同一群鲑鱼。如今,我在上海,偏居一隅,像个花花公子那样肆无忌惮地坠入爱河然后上岸脱身而走,长久地困于一种漠不关心的心态和一把乱糟糟的胡子,不知所措。而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耳畔是熟悉的《童年》,眼前是精美的《罗大佑童年》,我想起了张楚。他说:
    布谷鸟在城市夜里轻声鸣叫
    我们找到了欢乐,又忘记了忧伤
    我以为我一直在生长
    可以永远听到你歌唱
    
    (《罗大佑童年》,罗大佑著,徐宗懋撰文,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本文选自《文景(Literary Landscape)·第6辑》)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