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航天热能否“搭载”航天图书? 去年底,神州四号航天飞船顺利升天。从远古到现在,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般感受到太空是如此之近。一个月之后,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再一次让人们把目光对准了太空。航天,日益得到了老百姓的关注。此外,2003年还是莱特兄弟驾驶飞机上天100周年,一系列纪念活动将在世界各地举行。这一切,是否为出版界提供了巨大商机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乔少杰社长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国内一些出版社确实已瞄准这个机会,即将推出相关科普图书。该社从两年前就开始策划一套10本的“百年航空系列丛书”,其中包括《百年航空人物》、《百年名机》、《百年空战》、《百年航空灾难》等,预计年中即可问世。他对这套书非常看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则将推出《一代天骄——中国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一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新中国航天史。乔少杰认为,航空航天图书中,学术类、工程技术类、教材类读者群体都比较小,而普及类留有许多空白,发展潜力较大,今后几年会慢慢升温。 “后基因时代”生命图书有多少生长空间? 50年前,沃森与克里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破译了DNA结构之谜,也掀开了生命科学史上新的一页,日前,一系列纪念DNA结构发现50周年的活动正在筹备之中;10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而今年这一工程浩大的科学计划将划上一个阶段性的句号;就在去年年底,有人宣称造出了世界上首个克隆人,一时间全球媒体都围绕此事好一番忙活。这一切,都吸引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生命科学领域。相应地,生命科学图书的出版也日益活跃起来,像去年由上海科教出版社推出的《人之书:人类基因组计划透视》、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命科学史》、上海科技出版社“生命旋梯书系”中的《生长和形态》和《情感之源——关于人类情绪的科学》、北京少儿出版社和北京教育出版社的“解读生命丛书”等科普图书都颇获好评,此外,像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方面的学术专著也出版了不少,甚至这些图书在一般读者中也有一定市场。 对于生命科学图书的市场前景,“生命旋梯书系”的策划和编辑、上海科技出版社应韶荃先生认为,当下公众对生命科学的兴趣非常浓厚,而且这种兴趣还在不断增强。他认为,这种新趋向大概是由几个因素造成的:好奇心、可能带来的利益、对新观念的需求,等等。2002年底《科学》杂志评出当年十大科技进展,其中6项是生命科学方面的,这预示着生命科学仍然行驶在快车道上。作为一个现代公民,生命科学已成为我们不得不上的一堂课。他告诉记者,2003年,他策划的“生命旋梯书系”将推出《意识的宇宙》、《真该早些惹怒你》、《类人猿和寿司大师》、《收获之神》、《设计婴儿》等多种新书,他对这些书的发行前景非常看好。 通信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图书板块? 目前,通信已成为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应地,通信类图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2002年,以通信图书为主打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销售码洋增长约50%,充分表明了通信图书发展势头之强劲。在计算机图书市场增速放缓之际,通信图书似乎已成为图书市场上发展最快的图书板块。 对于具体走势,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社长严潮斌先生认为,2003年,通信图书还将以专业图书出版为主,其中他最看好的是三个方面:下一代网络技术、宽带技术和光通信技术。基于这种判断,该社今年将出版“光网络技术”、“光通信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无限通信”等丛书。 汽车图书低端市场潜力几何? 汽车图书近年来的基本走势是稳中有升,其中市场表现最好的当数维修类图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罗勇先生认为,2003年,汽车图书市场将继续沿着前几年的轨迹运行。除了按车型划分的维修图书之外,电子技术方面的图书、技术工人的培训教材都会继续成为市场热点。此外,他还认为,随着家庭轿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多,汽车日益普及,面向车主的普及类图书有望逐步升温。像去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随车应急手册丛书”等简易、实用的图书,以及像购车指南等主题的图书,都比较受市场欢迎,可能会有不小的开发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