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高粱》开始算起,我们大约可以从张艺谋所有的电影里找到这样几种解析他作品的基本标准:男女情仇+海外认可+商业运作。 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之前所有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当中,认真细看,我们都能从其中找到“男女情仇”的根据,并发现各种海外认可并颁发给他的许可证。1987年,张艺谋上手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红高粱》。这部电影最具冲击力也是最根儿上的意思是什么?谁敢不让俺们俩在高粱地里野合?咱有叛逆精神,小和尚摸得,我阿贵就摸不得?俺们还非就在这高粱地合了。于是,从“颠轿”到“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通片都饱满着“情仇荷尔蒙”。此片一出,不但惊着了国人,也惊着了世界。 张艺谋刚开始的“男女情仇”电影视角,似乎有点散瞳也有点花眼,于是,刚从《红高粱》里冒出头角的那位女主角,在《古今大战秦俑情》里,同时扮演了两个风情完全不同却又长相一模一样的女人。这一女同饰两角的安排,恰恰也阴差阳错地正好表现出张艺谋从心理上对女人的多面性有点摸不透、吃不准。而《代号美洲豹》,表面上是一个劫持片,其实却能让观众感觉到一股特别的狠劲来。影片的题旨也无非是:谁敢劫我的女人,看我把你们全都杀死!1990年,又有了《菊豆》,观众从其中读出这样一种男女交欢的模式:偷情、偷窥;再转到1991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似乎电影里的男女关系已经很出了些问题。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似乎整部片子都在通过秋菊诠释这样一个道理:你还老想讨说法儿?你以为你是谁呀?你瞧你挺个大肚子那副土掉渣的穷德行吧! 说话间就到了1995年,张艺谋第一次进入大都市上海拍了一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就这部片,后来被许多人看成是张艺谋由盛到衰的一个转折。然而自从《摇啊摇》之后,张艺谋原来电影里始终一以贯之的“男女情仇”线索,就真的完全被切断了。所以再之后他的片子,也开始彻底乱了套。1996年,张艺谋到北京开始讲述他心里的都市人的故事《有话好好说》,此片虽历经长时间准备和策划,但最后还是拍了个乱七八糟,到结尾居然是两个男人挥舞菜刀来回追打乱跑。《一个都不能少》还是个电影,而《我的父亲母亲》已经不是电影了,硬把MTV的长度抻到一部影片的长度。 可为了让自己的导演生命“活着”,而且还得活得有滋有味,到了去年,张艺谋终于决定要当不杀皇上而且还是团体操总教练的“英雄”了。我们不妨可以作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将90分钟《英雄》里的“伪天下”概念与“团体操”场面统统去掉,就单独围绕残剑、长空两个男人抢夺同一个梦中情人飞雪的恩爱情仇故事并由此着力刻画片中角色,那么观众或许还能在《英雄》当中,找回一些张艺谋从1994年开始失落于《摇啊摇》当中的“追情与复仇”情结,从而在欣赏中获得他当初发轫于《红高粱》的那种电影张力。本来《英雄》完全有可能成为张艺谋自《摇啊摇》失魂落魄之后的一部翻身之作。可现在他不但丢失掉了《摇啊摇》之前所有创作的辉煌过去,而且如今还在胸口里多出了一腔“伪天下”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