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千世界只在巴黎” 以上就是作者所敏锐指出的大革命前“智慧巴黎”这一启蒙之都的三大特征:职业知识人或者说文人与科学家主导、全民参与的科学氛围以及以公共卫生为主的城市改造尝试。此外,作者还包罗万象地叙述了各种发明、严肃科学以及大革命对科学家带来的冲击。作者在叙述十八世纪巴黎科学史的同时,用自然而不为人察觉的笔触,融入了政府、贵族对社会运行及科学发展的介入与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种种行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与认识前大革命时代巴黎的独特视角与科学全景图。科学发展不仅仅是科学家的职责,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整个社会的需要。
本书所讨论的巴黎,与海明威的那个巴黎还相去甚远,流动的盛宴尚未摆盘完毕。这里有的是文人相争,有的是科学研究与经济利益的权衡,有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博弈。而这些主题又何尝不具有历时性并引起我们现代人关注呢?这是白鲁诺写给现代巴黎人与法国人看的著作,也是图书编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不过,本书注释的相关部分以及索引如能一并翻译,正文中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也能配上法语原文,似乎能对想要进一步探寻究竟的读者带来更大帮助。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94年,共和历三年(An III)葡月7日(7 vendémiaire),即1794年9月28日,国民公会成立了一所“中央公共工程学院”(école centrale des travaux publics),一年后改名为后来大名鼎鼎的综合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同样在共和历三年建立的还有雾月9日(9 brumaire)即1794年10月30日宣布创立的一所师范学院。该校后来几经关停,到了1845年,它重新被命名为高等师范学院,并在1847年11月4日正式搬迁至巴黎第五区乌尔姆路(rue d'Ulm)。这便是后来享誉全球的法式教育体系典范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大革命后的巴黎用自己的方式继承历史遗产,用一整套新的制度体系巩固并发展了文化与科学成果。巴黎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