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稿各册题名不一,今以时间次第,逐年编排,不另注明原稿之分册、题名。
(二)原稿各册纪日方法不一,今统改作公历,并于括号之中标示旧历。
(三)原稿天头偶有眉批,今据内容插入相应正文,不另出注。
(四)原稿书写习用异体字,除人名、地名等特例外,今径改规范繁体字。
(五)原稿涉避讳者,今径改,不另注明。原稿表敬称之抬头、空格,今径自接排。
(六)原稿中漏字,确实者径自补出,以“[]”标示。原稿中明显之讹字、衍字,以“()”标示,校正文字以“[]”标示,不另出注。
(七)原稿残破、笔迹漫漶难以辨识之字,及原稿原有阙文,以“□”标示。
(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藏1923、1927年日记簿二册,存铅笔、毛笔字若干,并无实际内容,今不作整理。上海图书馆藏《道志居日录》第二册中所录《惜抱轩诗选》,今不作整理。《道志居日录》第三册中一页摘抄《续资治通鉴长编》文字,与前后日记不协,今不作整理。
(九)北京侯磊先生藏瞿先生妻聂其璞日记一册,存1910—1913年断续日记。验之笔迹,知1913年8月27日原稿用旧历,今径转成公历。以下,瞿先生代笔,或因聂氏即将临盆之故。同年10月16日日记又有“以下乃锐之自记”之语。今亦将瞿先生代笔数月日记整理,附于1913年日记之末。
(十)日记涉及人名,编制索引,附于书后,以汉语音序排列。凡字、号、别署、习称等,皆尽力考索其姓名。
本书除《瞿兑之日记》之外,另有附录三种:瞿元霖《苏常日记》、瞿鸿禨《使豫使闽日记》、瞿兑之《傅幼琼编年事略》。瞿元霖(1814—1882),字春阶。咸丰元年(1851)辛亥举人,官刑部主事。日记是其应乔松年之聘,入常镇道署参幕职途中所记。瞿鸿禨(1850—1918),字子玖,号止庵。同治十年(1871)进士,累官内阁学士,后又升任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政务处大臣等。因直言忤西太后,遭开缺回籍。辛亥革命后避居上海,卒谥文慎。《使豫日记》是其典试、督学河南前后所记。《使闽日记》是其典试福建及奉命督学四川前后所记。《苏常日记》《使豫使闽日记》系瞿兑之先生1933年夏间据祖、父日记手稿校录,铅字排印刊行。今据复旦大学图书馆藏《长沙瞿氏丛刊》整理,方法与上述之(四)(五)(六)(七)相类。排印本原有旧式句读,偶有错脱,今均改新式标点。《苏常日记》,此前未见有整理本。陈左高尝辑《晚清二十五种日记辑录》,仅选录《苏常日记》中有关上海史料十七则(《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使豫使闽日记》,此前已见有谌东颷点校本(《瞿鸿禨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傅幼琼编年事略》系瞿先生其母傅幼琼所撰编年事略,原稿以毛笔写于“中国营造学会稿纸”上,未见刊布。原稿由上海博古斋2019年季拍第二期艺术品拍卖会“古籍善本文献专场”释出,今据原稿标点整理。
瞿兑之先生散佚日记,自丙申以来,间有所获。释读整理,至今春始克蒇事。数年来,复旦大学许全胜先生、中南大学陈文波先生、文物出版社陈博洋先生相与辨字析疑,助我良多。搜访遗编,曾蒙上海图书馆张伟先生、梁颖先生,复旦大学图书馆眭骏先生、王亮先生,长沙市图书馆龙耀华先生,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吴晓明先生,作家侯磊先生鼎力襄助。张伟先生尝赐示上海图书馆藏《道志居日录》书名,俾沈埋得彰,功德尤重。惜先生已于2023年1月归道山,哲人其萎,谨志仁泽,藉表哀忱。本书出版,端赖苏州博物馆李军先生居中绍介,责任编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张钰翰先生推进有序。业师王水照先生学林耆宿,年逾九十,欣然宠题书签,提撕之意,感荷无已。康学殖尚浅,整理疏失之处,尚祈高明不吝指正。断编残简,佗日或有新见,拾掇补辑,请俟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