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印第安纳到复活节岛、从德黑兰到撒马尔罕和布哈拉……|《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铁门关究竟在何处?

  《鲁拜集》、撒马尔罕纸和怛逻斯战俘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椰枣为何被称为“千年枣”?

  复活节岛的森林为何消失?

  ……

  罗新的旅途总是与这些问题紧密相关。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是他最新的随笔集,书中十篇文章,记录了他在世界各地旅行和考察的踪迹,以及他对这种旅行本身的思考。在这些文章里,作者作为历史学家和旅行者的双重身份完美交融,展现了一次次堪称“学者散文”典范的书写。

  书中与乌兹别克斯坦有关的文章共有五篇。乌兹别克斯坦的土地曾是粟特人居住之处,也是花剌子模王朝、帖木儿帝国和布哈拉汗国的统治中心所在,在中亚历史上格外重要,尤以撒马尔罕和布哈拉这两座城市最为耀眼,因此在罗新的旅行和考察中,这部分文字占比最大。层层累加的历史,错综复杂的地缘关系,令人迷醉的文化,以及后来诸多旅行者的生动描绘,让罗新成为对于中亚土地“有特别梦想的人”之一。

  除了中亚,罗新的旅行也将我们带向北美、南美,他总是从日常和当下的细节入手,探究那些被遗忘、被湮没的历史。

  《在印第安纳追寻丁韪良》这篇文章记录了他探寻教育家丁韪良家族故事的历程,讲述了丁韪良的成长、教育过程,和他决定来到中国的缘起及后来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

  《在复活节岛看日出》由复活节岛上巨石人像的建造问题出发,讨论了人类文明和自然生态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凭借作者敏锐的观察、清晰的思辨、生动的讲述,历史的诸多褶皱,从时间的地层之下裸露出来。

  在寻觅往昔踪迹的同时,这些文章的主要意旨,并不在于从学术上探究问题的答案,而是思索当下的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如何被建构的。譬如,尽管怛逻斯战俘向中亚传授造纸术一事并不一定符合真实,但凭借诸多古代文献、现代人的游记和造纸作坊自己的表述,怛逻斯战俘和撒马尔罕纸之间的联系,在人们心中变得越来越紧密、牢固。

  在《撒马尔罕桑皮纸》一文中,记叙完参观造纸作坊的经历之后,作者把话题引向更为宏阔的思考:

  时间之河虽连绵不绝,河中的波浪水珠却处在持续的分分合合中。讲述时间的故事,就是要在这一团混沌中找出秩序、意义和连续性。……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历史,无论是遥远的、切近的、古老的、眼前的,都处在持续的重组中,每一次重组既与过去有多重关联,又与眼下、与未来万缕千丝。

  跟随作者的步履,走进这本书中的世界,也就是开始一次对于时间故事的漫长寻访。而在这些寻访的开头,我们不妨读读作者的序言,它最能说明这些书写冲动的根源。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罗新 著


  ★北大教授罗新有关异域旅行的学术随笔初次结集

  ★在当下世界发现过去的踪迹,从日常细节进入宏大历史

  ★从美国印第安纳到复活节岛、从德黑兰到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以学者笔触书写远行的澎湃诗意

  本书包含十篇文章,记录了历史学家罗新近年来在乌兹别克斯坦、伊朗、美国、复活节岛等世界各地的考察和旅行,既有大量丰沛的感性细节,又有新鲜锐利的学术思考。它们见证了旅行者和历史学者身份的重叠与交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