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吕其明又在电影配乐的基础上,完成了交响诗《铁道游击队》的创作。作品以音乐形式表现了鲁南地区铁道游击队破坏日军铁路运输,有力打击敌人的故事,生动描绘了游击队员“扒火车、搞机枪、闯火车、炸桥梁”的抗战传奇。作品演奏时长约12分钟。

作为一位电影艺术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音乐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交响音乐的表达方式讲述着中国大地上发生的重要事件,极具历史画面感和民族史诗性,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奏响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最强音。
阚宁辉:
多年来,吕其明先生笔耕不辍、精益求精,坚持为时代和人民放歌,创作了许多大众熟知的交响乐作品,以及多首广为传唱的电影歌曲。这些作品都已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经典之作。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音乐出版社有幸与吕其明先生等著名音乐艺术家长期合作,共同坚守音乐红色主题出版阵地,共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共同用心打造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为繁荣中国音乐文化贡献了重要力量。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上海早已烙下了鲜明的红色印迹,注入了不变的红色基因。今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音乐出版社将继续加强与吕其明先生等著名音乐艺术家和广大音乐工作者的合作,多方合力,打造更多经得起检验、留得住、传得久,有思想、有温度、有筋骨、有品质的精品力作,推动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让经典的主旋律深入人心、共同谱写新的时代乐章!
吕老的五部音乐作品,组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红色画卷,“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费维耀代表上海音乐出版社向吕其明颁发“上海音乐出版社终身创作成就奖”。吕其明发表答谢辞,他表示,五部作品同时出版,对他来说是极大的鞭策。当年19岁的文艺兵,现在已是鲐背之年的电影人,感慨万千。回想这70年,自己只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践行入党誓言,传承红色基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音乐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
毛小曼、曾原、孙宏达、刘丽娟、汤家芳向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共一大纪念馆、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以及作曲家与指挥家代表赠送五部红色作品。
牢记使命 从图书出版到音乐会奏响新时代奋进曲 晚上7时30分,吕其明作品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拉开帷幕。音乐会由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张艺担任指挥,爱乐乐团携手钢琴家孙颖迪、二胡演奏家段皑皑、唢呐演奏家左翼伟联袂演出。艺术家的精彩演绎赢得如潮般掌声,观众反响十分热烈。
音乐会以“使命”为主题,寓意着吕其明这位老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全新修订、定稿的交响诗《铁道游击队》、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精彩上演,带领观众感受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回望奋斗征程,感悟时代心声。
管弦乐序曲《红旗颂》自1965年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上首演后,几十年来不断在“上海之春”以及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舞台上演出,广受欢迎。此次,为钢琴与乐队而作的新版本《红旗颂》首次公开亮相,原曲中耳熟能详的旋律,通过钢琴的音色诠释得更抒情更饱满,让观众在全新的视听体验中重温经典,感受震撼人心的力量。
交响组曲《使命》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首次完美献演,纯朴的、接地气的、民族风格浓郁的音乐语言激情呈现了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让观众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尾声将全曲的情绪推向最高潮,神圣使命激励人们奋发向前,迈向灿烂的未来。
最后,音乐演出在欢快昂扬的管弦乐《手拉手——中华大家园》中落下帷幕。
以上五部红色作品或昂扬、或深情、或激荡、或恢弘,汇成一场既具有鲜明个人特征、又具有厚重文化积淀的红色主题音乐会,从《红旗颂》的革命性,到《铁道游击队》的英雄性,从《白求恩在晋察冀》的国际性,到《使命》的时代性、《手拉手》的民族性,无不体现了这位红色音乐作曲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执着追求和突破创新,抒发了中华儿女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豪情壮志。
“作为老党员,老战士,首先向我们亲爱的党胜利召开二十大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贺!作为电影作曲家,希望今天以音乐会的形式献上我的一份爱意,一份薄礼。”在热烈的掌声中,92岁高龄的吕其明激动地走上舞台。“这五部作品都是我的心声,也是我践行着党的文艺方针,履行着我的入党誓言,传承着我的红色基因的结果。我在党的怀抱里成长,红旗照耀我前进的道路,没有党对我的培养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我的内心充满着对党的无限感激之情。”吕其明的感言发自肺腑、掷地有声、感人至深。他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