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使命——吕其明作品音乐会暨五部红色作品新书首发式”于2022年10月17日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成功举办。此活动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爱乐乐团承办。
“七一勋章”获得者、一级作曲家吕其明,作曲家陈新光,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夏煜静,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上海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毛小曼,印刷发行处处长曾原,“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编辑部主任周文菁,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施忠,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上海音乐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韩斌,上海交响乐团党总支书记王万春;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周峥,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范郴以及承办单位、上海音乐家协会秘书长乔嘉,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党总支副书记、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费维耀,党总支书记、副社长孙宏达,副社长、副总编辑刘丽娟,副总编辑汤家芳,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张艺,党总支书记、副团长陆蕾,副团长吴莲娜,艺术指导孙红出席发布会。此外,还有作曲家金复载、屠巴海,指挥家林友声等数十位艺术家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主持。
“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先生今年已是92岁高龄,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杰出的作曲家,他数十年来笔耕不辍,坚持为党、为祖国、为人民讴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与活力。吕老孜孜不倦地创作获得社会各方支持与关注。本活动从项目策划立项开始,就得到了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与支持,吕其明红色作品系列出版项目获2021年度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此次最新出版、上演的红色作品五部曲,是对吕其明艺术创作,尤其是近十年来精心修改的系列作品的集中展示,体现了他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炽热情怀,以及作为“七一勋章”获得者、人民音乐家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担当。
不忘初心 从钢琴版《红旗颂》到“红色作品五部曲” 当晚6时30分,由吕其明创作、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红色作品五部曲”——钢琴与乐队《红旗颂》(总谱版)、交响组曲《使命》、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管弦乐曲《手拉手——中华大家园》以及交响诗《铁道游击队》等五部新书首发式成功举行。
胡国强、夏煜静、徐炯、吕其明、陈新光、廖昌永、阚宁辉为新书揭幕。
1965年春,吕其明创作的《红旗颂》作为第六届“上海之春”的开幕曲,一举大获成功。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歌颂红旗为主题的管弦乐作品。1979年,《红旗颂》首版乐谱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此后四十年间,吕老对作品精心打磨、反复修改,于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正式出版定稿版《红旗颂》总谱。2021年,又推出管乐队版《红旗颂》。
2022年最新推出的钢琴与乐队《红旗颂》,在2019年定稿版基础上,强化了钢琴在乐队中的作用,把钢琴作为主奏乐器和重要声部,还加入了可供选择的即兴华彩乐段,给钢琴演奏者以更大的表现空间,也进一步拓宽了这首经典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012年,吕其明和陈新光两位作曲家共同倾力打造的交响组曲《使命》,是作为向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献礼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往情深和真切感受。最初乐曲由序、四个乐章组成,后来增加了尾声,从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到呈现“路途艰难”的音乐画面,最后回到组曲的音乐主题,在号角声中融入国歌元素,把乐曲推向庄严、大气、辉煌的最高潮。作品演奏时长约40分钟,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和内容,既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音乐传统特质,又巧妙运用了新的作曲技法突破创新,是一首广大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明白的精品佳作。
2018年,吕其明与陈新光再度携手创作的管弦乐曲《手拉手——中华大家园》,以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语汇,包括火把节的音乐等。作品并没有以现成的民间音调为素材,而是根据需要吸收了某些民间音乐的因素,创作手法更为概括凝练,音乐主题具有较为浓郁的民族特征、民族神韵和民族气派。这部作品生动表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主题内容,寓意着“我们手拉手,永远心连心”、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新境界、新气象。作品结构短小精悍,充满喜庆氛围,演奏时长约4分钟,适合作为各类庆典音乐会返场曲目。
2020年新春伊始,吕其明从新闻媒体中看到成千上万名白衣战士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疫情第一线的感人事迹,抑制不住发自内心的创作激情,联想到曾经为电影《白求恩大夫》创作的音乐素材,创作完成了单乐章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这部作品时长17分钟,并以此歌颂白衣天使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的英雄主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