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齐齐哈尔,真切反映清末中国东北社会及时局

《〈黑龙江驿程日录〉校注》 屠寄 撰 胡坚 校注 定价:72.00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2年8月
内容简介 《黑龙江驿程日录》四卷,是中国近代知名学者屠寄于清代末年随钦差大臣延茂(杜松岩)赴黑龙江查办事件的行程日记。这部《日录》,起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二十五日,迄于同年十月廿七日,凡六十二天,逐日记载屠寄等人从京师皇华驿始发,大致依照驿程,经直隶、盛京将军辖区、吉林将军辖区、内蒙古和黑龙江将军辖区,而至黑龙江会城齐齐哈尔使馆,约三千五百里的旅途见闻。《黑龙江驿程日录》还是一部研究边疆史地的学术著作。在《日录》中,屠寄对沿途的山川地貌、古迹名胜、风土人情和物产地利等甚为留意,留下了大量的记录、考辨与精辟的见解。
同时,本书还是珍贵的清代稿本文献,是研究清末东北舆地的重要史料,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一度被学者邓之诚和罗继祖断言为已经失传,手稿最终在上海图书馆内被发现并收藏。此次为首次整理出版。
整理説明 《黑龍江驛程日録》,四卷,屠寄撰,上海圖書館藏未刊稿本。
屠寄(1856年—1921年),是中國近代知名的學者。初名庾,後改今名,字師虞,又字歸甫,號敬山、結一宧主人、無悶居士等,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歷官工部候補主事、淳安縣知縣,曾任廣雅書局襄校、廣東輿圖局分纂、兩湖書院分教、黑龍江輿圖局總纂、京師大學堂正教習、奉天大學堂總教習、淳安師範學堂總教習等。武昌起義時,爲常州光復的主要領導人。民國肇建後,任武進民政長。不久卸任,專事蒙元史的研究和寫作,並熱心地方建設和公益事業,對近代常州的發展多有貢獻。嘗整理《宋會要輯稿》,編纂有《國朝常州駢體文録》、《廣東全省輿地圖説》、《黑龍江輿圖》及其《圖説》,著有《結一宧詩文集》、《黑龍江驛程日録》、《蒙兀兒史記》等。可參閲拙作《屠寄評傳》,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這部《黑龍江驛程日録》,乃是屠寄於清季爲欽差大臣延茂(杜松巖)隨員,初次出差黑龍江的行程日記。《日録》起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二十五日,迄於同年十月廿七日,凡六十日原書闕十月初四辛未、初五壬申兩日,故實爲六十日。,記載屠寄等人自京師皇華驛始發,大致依照驛程,經直隸、盛京將軍轄區、吉林將軍轄區、内蒙古和黑龍江將軍轄區,而至黑龍江會城齊齊哈爾的欽差使館,約三千五百里的旅途見聞,真切地反映出清末中國社會及時局的諸多面相。更重要的是,《黑龍江驛程日録》還是一部研究東北邊疆史地的學術著作。在《日録》中,屠寄對沿途的山川地貌、古蹟名勝、風土人情和物産地利等甚爲留意,常有詳細的記録、深入的考辨與精闢的見解。他治東北邊疆史地之學,既以所經實地和史文互證,又重視其人文、地理沿革,廣泛地搜集、利用各種文獻,旁徵博引,分析歸納,拾遺補闕,實事求是,如對十三山、六州河、渾河方位道里的辨正,對黄龍府、忽汗城、五國城故址今地的别解等,均是以確鑿的證據與嚴謹的方法,考見史實,頗能發前人未發之覆,有相當可觀的新創獲,至今猶具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和研究意義。詳參拙作《屠寄評傳》“六走馬關山入畫圖——赴黑龍江之旅(1895年)”至“九道咸時學之黨——邊疆史地之研究”諸篇。
今整理《黑龍江驛程日録》,即以上海圖書館藏未刊稿本爲底本,比照現行古籍整理與新式標點使用的通例,點校注釋,主要有:原舊曆紀日後用()號括注對應的西曆年月日;小字夾注由原雙行改作單行;原稿脱訛衍誤者,則疏證考辨,補正删改,誤、衍者用()號,補、正者用〔〕號,相應附注校記,原稿空闕者用○號,無法辨識本字或殘闕可辨字數者用□號,殘闕難辨字數者用【】號内文字注明;原稿雜用繁體、簡體、正體、異體、俗體等字,悉仍其舊,以存真相,而避諱字首用()、〔〕號校正,附校注,後遂徑改,以稍稍表見當時避諱實况,皆爲研究漢文字演變等專題保留例證;原稿徵文考獻所録,若屬原文者,起訖用“”號,若爲大意者,起訖不用“”號,止用句號,個别因故未能校覈者,附注説明,以俟來者;附《屠寄黑龍江驛程路線示意圖》、《徵引和參考文獻》等。
學無止境。本書校注或有遺誤,尚祈博雅通人賜教指正。
胡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