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聆听大师:祝君波对话丁绍光

  日前,一场由上海图书馆、上海文化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关于艺术跨界、跨国别、跨文化的学习与思考”的讲座在上图报告厅举行。讲座由资深出版人祝君波作主讲嘉宾,著名艺术家丁绍光作了演讲,并与祝君波进行了对话交流。上海文化出版社社长姜逸青作为特邀嘉宾主持了他们的对话交流。

  年已86岁的丁绍光先生思维敏捷,表达流畅,他的演讲犹如他的画作,透射着智慧的色彩与光芒。

  丁绍光从11岁就显示出了不凡的创造力和才华。生活的历练和东西方艺术的融会贯通,成就了他的绘画既传统又现代、既民族又国际化的独特风格,也助他开创出了中国现代画坛的云南画派;而他的一幅幅作品,则成为了他深邃、隽永、丰富内心世界的最佳承载。

  这样的艺术造诣,为他带来了举世瞩目的荣誉。在联合国表彰的近50年来29位当代艺术大师中,丁绍光是唯一一位亚洲艺术家。连续多年作为联合国代表画家的他,其《西双版纳》《催眠曲》《文化与教育》等六幅作品由联合国向全球限量发行邮票和限量版画。

  1996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丁绍光奖”全国美术大展》;1997年,他在上海大剧院创作了巨幅作品《艺术女神》;2009年,他为上海文化广场创作由30万块玻璃组成的335平米大型彩色玻璃壁画《生命之源》;2017年,他出版传记《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并与雕塑家合作为2018年冬奥会创作雕塑《和谐》。

  丁绍光先生在演讲中表示:我们应该把中国的哲学、中国的文化用一种通俗明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要与国际语言接轨,要了解国际上表达这个意思的那一准确的概念。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体现在语言之间。我们要了解、注重这一点,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他说:“‘觉醒’这个词大家都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觉醒。在不同的时期,凡是人类觉醒的时代就是进步的时候,而且是沟通最好的时代。人类应该打开自己的心扉,真正地进入一种冥想状态,进入一种善良的、爱的状态。”

  丁绍光先生认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知识和我们所有的世界的智慧就像是一个圆圈,已知的在圈内,圈外是未知的世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圈外的世界将越来越大。你知道得越来越多,你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人类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进步的。

  祝君波先生在演讲时谈到了文化自信的问题,他表示:面对西方的文明,我们要敢于学习、模仿、引进、创新,使其为我所用。文化自信不能狭隘地理解成不学习其他国家和文明先进的东西。学习引进是世界各国的制胜之路。在谈到由他发起创办的“中国最美的书”的评选时,他说:“我们跟西方人谈宗教、谈意识形态、谈利益,大家不一定谈到一起去,但我们拿我们的书籍设计放在一起,大家谈谈设计怎么做到更美、更有多元的个性和民族的特色,交流的效果就会很好。很多事情你不要认为做成万寿无疆就是好的。一件事情在历史上的某一阶段存在过,有阶段性成果、历史性贡献就可以了,不要奢求一个事情做一辈子,再传给下一代。其实你用十年做好一件事情,就已经功德无量了,已经对历史有所贡献了。”

  关于文化融合的问题,祝君波先生这样认为:我们中国人本来的文化里就是融合的,儒释道是不是融合的?中国人可以既是儒家的,又信佛、又是研究道。儒释道文化在中国是统一的。齐白石的艺术很有高度,原因之一就在于融合了中国最传统的绘画,所谓诗、书、画、印。中国古代的文化,书画同源,很多理论是打通的。近代之后,我们又把它一块一块切割了。我觉得融合才能出大家,融合才能有高度,融合才能创新,很多成功的案例都是融合的。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听众,上图四楼多功能厅座无虚席,并时时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祝君波先生为购买他新作《天下三分是艺术》的读者进行了签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