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分是艺术》书摘




《天下三分是艺术》 
祝君波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1年5月第1版
定价:68.00元


收藏新画的价值和方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是计划经济,没有市场,大家的生活水平都不高,也就没有收藏艺术品的条件。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以后,有了拍卖会,有了市场,有了大量的私人收藏,因为有了很多先富起来的人。那么,改革开放40年了,艺术品市场都卖些什么呢?主要是三类:一是书画;二是古董;三是油画及当代艺术。

  中国书画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宋时期就有人收藏,如宋徽宗就把内府的藏品编了三本书:《宣和画谱》《宣和书谱》,还有一本古董类主要是青铜器的藏品集。中国油画是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等一批留学欧洲的画家带回来的,至今也只有百余年历史。从市场份额来看,书画约占50%,古董占30%;油画当代约占20%。

  中国书画又有古画、旧画、新画之分。1911年以前的是古画;2000年以前的是旧画(旧画时期的画家都不在人世了);2000年以后的是新画。新画的画家是和我们共同生活过、同一个时代的人,尽管吴冠中、程十发、刘旦宅、陈佩秋等在新世纪后已经相继去世,但他们和我们是同时代生活的人。

  古画在市场上卖得很贵,因为它是文物,已经有定论,宋元明清的古画都有排行榜,有很多固定的流派,如元四家、明四家、清初四王、扬州八怪等。旧画,有很多大师大家,如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刘海粟、林风眠等数以百计,他们的画很好卖,但假的也蛮多。古画、旧画人已有定论,但画的真伪鉴定风险大。新画的画家,到底哪些是代表这个时代的,尚在进行时,历史还没有定论,还有待历史的检验。买在世画家的新画,最大的好处是很少买到假画,最大的风险是可能看错人,人云亦云,因为在历史上是否有地位需要时间检验。

  可能有人会说,新画有什么价值?我认为美术品的价值和旧画一样,也可以从三方面去认识,一是历史价值,二是审美价值,三是经济价值。先说历史价值。说到历史价值,大家对古画可能会理解,比如《清明上河图》,反映宋朝开封的城市、市井,是文明的物证,价值很高。旧画反映了时代变迁,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有红色题材,知识分子下乡、人民公社、大跃进、改革开放等时代内容,成为研究20世纪的历史证明。未来新画的历史价值,它是明天的旧画,后天的古画,它反映的是21世纪全球化、现代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如当代艺术、当代水墨,都与以前的表现对象不同。比如上海毛冬华以画城市为主,就是抓住历史特征,中国由农耕到城市化,人们由农民变为市民。二是审美价值。西方重视活着的艺术家,而我们90年代拍卖都是古画、旧画。现在我们也改变了观点,在世画家的画越拍越好,几百万、几千万一幅的都有。新画是把油画、水墨、雕塑、摄影、版画、电脑等画种、工具集于一体,反映了现在人的审美情趣。三是经济价值。新画的经济价值在拍卖行反映不太充分,大多在画廊、艺博会、私人之间交易。“文革”以后,新画的市场一直很大,可能每年有几百亿。有的画家个人有数十亿的收入。新画的保值增值比旧画还大,80年代初新画的价格涨了几百倍甚至上千倍了。

  去年朵云轩成立120周年,这让我有了一个写作计划,即我打算逐渐写自己在朵云轩与历届老领导共事的经历。有一位老领导的女儿提供了一些她父亲的材料,其中有两份目录,一份是1980年朵云轩卖旧画到香港集古斋的发货清单,一份是1978年8月买新画的账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11月召开的,朵云轩在召开之前已经开始买新画。第一档是17人,每人的画一平方尺是50元,有王个簃、关良、刘海粟、谢稚柳、朱屺瞻、刘旦宅、陈佩秋等;第二档是24人,每人的画一平方尺是19.5元,有乔木、沈迈士、曹简楼、俞子才等;第三档是18人,每人的画一平方尺是13元,有杨正新、陆一飞、张桂铭、毛国伦等。还有书法7人,每平方尺5-7元,包括胡问遂、周慧珺、韩天衡等。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