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寻宝”的讨论: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的秘密


  新的期待与学术展望

  肯定了《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作为工具书的难度与难得之外,与会学者也表示期待看到呈现更大尺寸、更高清近代城市地图的“精选”版本,同时,由此总目提要所示信息出发,各位学者也从自己的视角表达了对进一步研究的期待和展望。

  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认为,这项成果对于我们研究上海城市规划史提供了很多可参照的学术积累,当下上海提出“五个新城”,作为研究上海城市历史的学者如何贯通历史与现实,透过学术成果为城市发展服务,也是一个颇值得思考的议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中心张晓虹教授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另外,她还提出,《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提供的丰富信息,有助于学人对地理知识的谱系有新的认识。比如,书中收录的一幅地图竟有17个版本之多,这或许意味着,我们对城市的认识是不断更新的,绘图技术是不断更新的,而这些版本之间的些微差别背后的故事同样值得研究者去挖掘。

  首都师范大学的张萍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韩昭庆教授都在发言中提到了区域的问题,认为《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涉及城市之多,地域之广,对过去的地图搜集整理工作有颇多补充之处。而深入研究这些收录的地图,可以分区域进行,集中力量对各个区域的地图进行更细致、深入的研究,相信会生发不少新的课题。

  韩昭庆教授更进一步指出,本书提要所包括的城市名称、图名、测绘信息、印刷与出版、图幅大小、比例尺,以及收藏与出处,这些信息就如同为每张地图提供了出生证,针对地图的每一个条目,学者都可以从中挖掘更多的信息。从这些角度展开来的研究,已经不仅仅是针对古旧地图本身的研究,其涉及领域必然会超出地图本身。她特别提到几点,第一,本书收入的多数城市地图具有相对的准确性,而且测绘地图直观、可量化,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学界对长时段中国城市空间布局演变的研究。第二,本书的编纂克服的语言障碍,让普通学者得以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视野下中国城市的历史面貌。对于研究者来说,这有助于了解近代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关系。比如,韩教授就在翻阅中留意到,本书所收录的地图中,来自日本的地图基本占到了三分之一,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机构是东亚同盟会,除此之外还有日本铁道院、日本参谋本部、侵华日军甲集团军参谋部、日本军令部、日本陆地测量部、日本第一军参谋部、日本外务省等等,这些信息背后还有什么可挖掘的议题,都很值得后来的研究者给予关注。

  此外,上海社科院从事上海城市研究的马学强教授、中山大学的谢湜教授分别从自己所体会到的跨学科的上海的城市研究、广东的城市研究,对这套图丰富信息的进一步利用,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无论是从单幅地图深入探讨其地图绘制者的动机,地图所呈现、蕴含的信息,还是从比较的维度对口岸城市、对城乡关系展开探索,毫无疑问的是,在与会专家看来,《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好似一块“宝藏地”,如何进一步挖掘、利用,从中寻获宝藏,在未来应该有更值得期待的学术图景。

  【本文首发于《澎湃新闻·私家历史》】



《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彩图版)》
李孝聪、钟翀 主编
定价:780.00元
ISBN:978-7-5475-1786-4
中西书局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