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之地——上海红色纪念地全纪录》前言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革命红色基因的发源地。

    上海的红色文化非常丰富,“红色源头”特点鲜明。概而言之,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主基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启航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远东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城、革命书籍报刊的中心出版地、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的所在地、城市暴动的实验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策源地、左翼思想文化战线的主阵地、隐蔽战线的主战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地、新四军的后援地、反内战第二条战线的主战场。

    2009年,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的部署下,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开展了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确认上海革命遗址遗迹总数为657处,其中革命遗址45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为上海红色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红色,在中国政治中常被用来象征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也就被称为“红色革命”。本书收录的红色革命纪念地意义更为广泛,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人士和人民群众共同奋斗,致力于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史迹。时间范围,从1916年《新青年》杂志诞生、新文化运动发轫,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空间范围为今日上海市全境。

    上海是一座在近代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它吸纳着世界文化的精粹,也创造着推动上海和中国文化向前发展的潮流。上海的城市文化多姿多彩,吸引着全世界的学者对它展开全方位的研究。毫无疑问,上海城市历史中的这抹红色,是近代上海发展中堪称亮丽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研究中必须列入的重要课题。对这一城市历史文化现象的解读,不仅需要时间的坐标,还需要空间的坐标。这需要对中国革命史、上海革命史、上海城市史进行深入学术研究和开展认真细致的实地调研,以补充既有的文献信息之不足。本着这一宗旨,10年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集中力量进行学术研究和实地调查,力求做到所界定的旧址、遗址历史事件清晰、地理位置确定、文化意义独特。现在已基本形成了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上海近现代红色革命文化图谱。

    本书代表着对20世纪初到中叶,发生在上海这座城市、致力于民族独立与社会进步的革命历史印记的最新追寻和记录。这一追寻和记录虽然远未达到完备的程度,但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推进。这一推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所收录的上海红色革命文化旧址、遗址增加到1000处。第二,较为完整地呈现中共中央在上海12年的机关分布、领导人活动的史迹。第三,增加了上海地区中共基层组织的活动和遗址。第四,增加与中国革命相关的文化名人在沪故居,较为完整地展现民主党派的活动地点和民主人士的旧居。第五,搜寻与中国革命相关的秘密情报活动史迹,较为完整地展现中央特科在沪活动联络点,以及共产国际在上海的情报战线地下活动地点。第六,注重文化层面的革命史迹,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与革命相关的报社、书店、出版社及印刷所遗址,体现了近代上海文化中心的地位。第七,尽可能地收集了新四军在沪办事处及联络站遗址。

    本书的内容建筑在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团队10年来勤奋工作的学术成果基础之上,现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版,让学术成果的文化价值普及到社会。我们希望读者通过了解上海的红色革命纪念地和遗址,来进一步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风貌,也为来自全国、全世界的旅行者、背包客提供按图索骥的导览,使国家记忆、社会记忆转换成个人的感受。我们也希望通过这项工作,为上海留存更多样化的城市精神和人文底蕴,并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市优秀历史文化旧址遗址与历史文脉的保护事业,贡献微薄的力量。 当然,由于记忆的模糊、史料的缺乏,以及研究人员的能力所限,难免有疏漏缺失,甚至舛错,恳请读者诸君不吝赐教,以便在本书修订时能补正完善。

                                                                     苏智良
                                                                     2020年3月25日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