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诸宗与佛法
《吠陀》是婆罗门神典。《玄应音义》言梵种满七岁即就师学,学成即为国师,为人主所敬。印度哲学思想之兴,初本起于训释《吠陀》。其后宗计虽繁,特因依故典有所发挥。即自创新义,亦必曲引《吠陀》之言以证成其说,期其见容,不遭婆罗门摈斥。而佛法之出不由《吠陀》,乃故与《吠陀》乖违而反对婆罗门者。凡诸宗之学无不拨遮,毫发不容留,如是诸宗与佛法为对立。佛之出家由慕出世,出世固外道法。既出家往外道仙人处问义,又学外道苦行。经于六年后始成道。所谓生死、轮回、菩提、涅槃皆外道固有之说,佛特别出新义。至于言及世间,则尤漫从其俗而已。佛灭后外道重盛,则其间领袭佛化以饰其说者处处可见。言外道者,有佛以前外道佛以后外道之别。今所谓六宗者,其为说非复佛时所有。如是诸宗与佛法为相因果。(其互相因果处诸篇自详)
四、诸宗比较
印土宗教哲学无不持出世论,殆百家一致之观。其独立一帜者惟顺世外道而已。此为一比较。其余诸宗虽皆为出世论,而同出于吠陀,亦有比较。就承接吠陀以论,弥曼差为最,吠檀多稍次,余如数论、瑜伽、胜论渐远。前二为婆罗门正统,余非正统。非正统中数论竟已持无神论。余犹依违其间。印土哲学本于宗教中求之。诸宗中富于哲学理论者为吠檀多、数论、胜论,余则昧略。六派彼此之关系,弥曼差殆可附于吠檀多,瑜伽可以附于数论,尼耶也可以附于胜论。又六派较核当推吠檀多、数论为最胜出。然吠檀多人思想之受影响于人者宁多于其影响于人者。数论则未尝有所受于人,而影响于他派者至巨也。又六派之孰前孰后殊难判定。就思想古近之顺序言,则弥曼差、吠檀多、数论、瑜伽、胜论、尼耶也,以次相差。然学派成立、经典整备为时均不甚相远。其最早建设者当为数论,次瑜伽,次胜论,尼耶也、弥曼差、吠檀多乃最后也。
著者:梁漱溟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日期:2021-01
ISBN:9787208162860
|